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8岁老兵忆抗战:我对得起国家 却对不起母亲(图)

2015年05月14日 10:34 来源:沈阳日报  参与互动()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为了不忘历史,留下可歌可泣的记忆,我们寻访抗战老兵,以留住他们的音容笑貌,记录他们的戎马生涯,通过他们向读者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今日,一位98岁老兵为您讲述他的抗战故事。

  5月12日下午,在和平区常德街41号,一处老旧小区,一个60平方米小房间,正在睡午觉的蒋老被我们的敲门声扰醒了。刚醒的蒋老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随着他打开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把我们拉回到那个年代。

  1936年,在亲戚的帮助下,蒋润苑前往西安成为一名军人。“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后,跟随东北军进入抗日前线。在武汉会战期间,他通过自学成为一名无线电通信员,随后在黄埔军校17期学习。1943年,他被编入中国远征军,担任远征军53军军部作战参谋,赴滇缅抗日。

  武汉打外围

  保证学校不能打丢了

  “武汉会战的任务,不是在武汉打,也不是保卫武汉,是在武汉的外围保卫‘大武汉’。保卫大武汉的意义,就是争取时间,把上海、南京各地方撤出来的学校、机关、工厂进行迁移。迁到重庆的、长沙的、桂林的,争取时间,任务就是保证学校不能打没了,工厂的设备不能打丢了,机关不能打乱了,都得撤出去。”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蒋润苑亲眼见到了被日军轰炸蹂躏过的县城,也目睹了日军“重庆大轰炸”的暴行。“武汉以南,第一个县城叫日本人炸平了,我看着就哭啊!重庆大轰炸,夜晚我就看见日本飞机从武汉起飞,往西,顺着长江上空飞啊。那飞机,那灯啊,都清清楚楚的,一夜没停。重庆城里,那防空洞上千的人呐,结果呢,炸弹掉到那个防空洞门口了,‘轰’一家伙,把防空洞堵死了。那得死多少人啊。”

  抗战八年,经历过无数战争惨烈的老人说,他希望永远都不会有战争。

  远征军回忆

  战友多九死一生

  1943年,蒋润苑所在的部队被编入中国远征军,远赴滇缅对日作战。

  “正月初五我们部队沿西南公路向云南进军。行军路上极其艰苦,山路崎岖、险峻,一座大山从山脚下绕18个圈才能盘到山顶。很多路段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涧,不少汽车掉进了山涧。当时补给非常困难,很多战士鞋穿坏了只能赤脚在山路上行走。1944年5月23日,腾冲之战打响。历经45天的血战,9月14日收复了腾冲。1945年1月20日,53军一部与新30师一部在猛卯会合。”

  “我们部队辽宁人占到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的人是来自黑龙江、吉林等省,以及后来南下时吸收的南方士兵。”蒋老所在部队曾在腾冲战役中歼灭日军6000多人,但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辽宁士兵就永久地留在了那里。提起战友,老人几度哽咽:“连长冯忠实阵亡了,王圣衍连长和田宝昌连长都负了重伤,田宝昌的命是战友杜润生给捡回来的。当时田宝昌浑身是血,昏迷不醒,是杜润生冒着生命危险把田宝昌从战场上背下来了……”

  “八年抗战我一天没落下。我没干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但我没掉过队,我问心无愧,不过和那些死在战场上的战友比,我的确差得很多。”

  “1945年8月10日,我坐吉普车回部队,因为下大雨冲断了桥,在云南禄丰县城一公里处住宿。到了夜晚,周边一下来了好多美国汽车,我就听一个美国大兵嘴里一直喊着‘Japanese,broken;Japanese,broken”然后,朝天上打枪,不断摔酒瓶子庆祝。因为我懂点儿英语,我知道日本可能要投降了。我也很欢悦,那一夜都没睡。我想,战争结束了,有功也好没功也好,胜利了我就要回家。”

  哽咽诉悔事

  对得起国家对不起老妈

  回忆自己的抗战,蒋老哽咽着说道:“我对得起国家,但却对不起母亲。”

  “1939年,我随部队驻扎在湖南津市,利用杨鼎新文具店的通信处给老家发了一封信。因为老家已经被占领,能不能收到信我根本不能确定,但我说真要是回信的话,请他给我转来。结果怎样呢?真的回信了。那差不多是两年以后的1941年,我那时正在军校当学生。收到信后,我打开一看,信中说我的母亲死了,哪一年死的,我也搞不清。第二天我就买了黑布,带了孝。当时我就想了两句话:卧榻未侍,含殓未归,从来游子多遗恨;国仇未复,劬劳未报,自古忠孝难两全。”

  1978年,蒋润苑从沈阳市公安局退休,现如今与90岁的老伴李冰茹携手走过70多年。六个子女都很孝顺,四代同堂,每天闲暇时蒋老还会用放大镜看看报纸,关心一下国家大事,偶尔写写毛笔字。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王远/文

  李浩/摄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