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严歌苓自曝有躁郁症:有巨大创作力的人都有此类病症

2015年05月14日 13:15 来源:每日新报  参与互动()

  携带新作《床畔》亮相 与刘震云共忆当兵岁月

  仇宇浩

  昨天,严歌苓带着从起笔到付梓横跨20年的最新作品《床畔》,与刚刚推出阿拉伯语版《手机》的刘震云在北京进行一场关于写作的对话,分享了彼此的文学观点、创作状态,严歌苓和刘震云不仅都当过兵,还是鲁迅文学院作家研究生班的同学,二人畅谈青春记忆,一个幽默,一个优雅,一收一放,相得益彰。

  刘震云:我当兵怎么没遇到万红?

  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震云刚刚从阿联酋阿布扎比国际书展归来,在那里首发的阿拉伯语版《手机》创造了新的文化纪录——由埃及、黎巴嫩、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四个阿拉伯国家的出版社同时出版,这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首次在多个阿拉伯国家同时出版发行,也是第一次在翻译的过程中把中国方言换译为埃及方言。此外,《一句顶一万句》《塔铺》《温故一九四二》《我叫刘跃进》《我不是潘金莲》等也将陆续推出阿拉伯语版。

  自言这一路上都在看严歌苓新书的刘震云称:“歌苓是非常独特的作家,她是不断打捞被国人遗忘的历史碎片的作家,这是作家对文学、生活、历史独特的认知。”也拜读过刘震云作品的严歌苓说,《床畔》与自己当兵的经历有关,“我在部队呆了13年,一直有军人情结。军队的生活可以让我写出护士万红的故事,我觉得对自己的青春似乎也有了一点交代。”刘震云接着说:“歌苓当过兵我也当过兵,因为我们那个时代当兵是最好的出路,不同的是,她是文艺兵,我是在戈壁滩上,冬天零下20℃我都每天背着枪站岗。第一次见文艺女兵的时候,她们说的鸡毛蒜皮,我听着都像天堂。我看了《床畔》特别有感触,张连长遇到那么好的护士,我为什么没遇到?我原来写过一部小说《新兵连》,大家可以看看,可以和《床畔》结合着看,《新兵连》写的是男的,《床畔》写的是护士万红让‘新兵连’走向‘床畔’。”

  严歌苓:以后不写作了就讲课

  采访中,严歌苓坦言“把自己民族的、自己所遇见的故事用最好的语言写出来,使中文越来越美”,是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她遇见的故事很多,“我在美国的创作老师曾说,什么都能写,就看怎么写。怎样写关乎于小说家的造诣与境界,写什么则是小说家的兴趣。我兴趣广泛,什么都感兴趣,每次回国都有很多新鲜事扑面而来,所以我的故事量、题材量也就广泛。”她的故事素材很多来源于新闻报道,“我有看报纸的习惯,还曾让家人专门给我做报纸剪报,然后慢慢读剪报,读到让我有感触的社会事件,我就会将之归于素材库里,以后就可能写进小说中。我刚完成的小说是讲上海舞男的,灵感就来自报纸上的一篇报道。”除了刚完成的书稿,“小说《妈阁是座城》的剧本初稿也写完了。”

  “尊重生命决不放弃”的道德理想主义小说《床畔》是严歌苓最新出版的小说,但最早提笔却是在1994年,故事素材来源于她当兵的往事和朋友的护士经历,这个护士万红的故事20年里严歌苓三易其稿,“我跟女主人公万红很像,都有对自己信仰的坚持。我对这部作品的期望很高,开始总是写不出感觉,但又不愿放弃,所以就写了三遍。”这部小说创作过程中,张艺谋也曾提过建议,“我在写第二稿时,正筹备《金陵十三钗》的张艺谋导演曾给我提过建议,他建议我不要用护士万红和英雄连长两个人物的视角来写。最终我去掉了英雄连长的视角,只保留了万红的视角。”严歌苓透露,《床畔》的影视版权已售出,不过不是张艺谋来导演。

  说起中美编剧的区别,严歌苓觉得各有好处:“美国的编剧市场规范,说好改两稿就是改两稿,国内没有合同制约,但是如今国内影视市场好,稿酬高,所以我也没有什么不高兴的。”虽然写剧本来钱快,虽然也肯定影视对小说销量的推动作用,但是严歌苓还是更喜欢写小说,“写小说比较自由,写剧本是写命题作文,会有压力会累,其实我有躁郁症,有巨大创作力的人,比如伍尔夫和凡·高都有此类病症。”

  一部《床畔》三易其稿、创作横跨20年,严歌苓笑言很“羡慕”那些每天在线持续更新的网络作家,“我的写作习惯是没法把未完成的或没有深思熟虑的作品拿给别人看,就像是穿衣服穿一半就走出去,会非常羞怯。我已经立了遗嘱,其中有一条是,任何我没有写完的作品,一定不能面世,要烧掉。因为,未完成的作品,是我个人很私密的东西。我只愿意把成熟的作品拿出来。”

  去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增了“文学创作”的硕士专业方向,邀请格非、严歌苓等做导师,严歌苓告诉记者:“我已经讲过两堂课了,想成为作家,肯定要有一定的天赋,但是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实我本来面对陌生面孔会惊慌失措,但是教下来,发现还是很有意思的,也许将来不写作,会试着进校园教课。”

  新报记者 仇宇浩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