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栏作家:抗战剧成了筐 什么都往里装

2015年05月22日 14:07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法制晚报讯(记者 王磊)近期,电视剧《一起打鬼子》(以下简称《打鬼子》)被封为抗战剧新“雷神”。虽然电视观众已久经“手撕鬼子”、“手枪打飞机”等雷剧的考验,此次上演的“情欲版”雷剧依旧把观众雷得“外焦里嫩”。“抗战雷剧”也被推至舆论的焦点。

  2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透露,总局已就《一起打鬼子》一剧展开研究调查处理工作。 目前,该剧制作机构已被要求暂停发行播出。

  今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曾表示,抗战剧要把好内容导向关,宁缺毋滥,对过度娱乐化的剧不得发证。

  观众吐槽不断,国家三令五申,为何雷剧难下荧幕?《法制晚报》记者邀请电视剧业内人士,一同探讨“为何抗战雷剧屡禁不止”?

  导演喊冤

  中小成本抗战剧 难出精品

  受访者:电视剧导演 李坤

  在电视剧行业不景气的今天,电视剧市场充斥着“中小成本”制作的剧目,由于抗战剧题材特殊,服装、道具等方面又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所以市场中的抗战剧基本属于“中小成本”,难出精品。抗战剧的精品工程一般以政府出资拍摄为主,从拍摄到基调很难出现雷剧。

  以往雷剧吐槽的点基本在后期特效上,正是因为没有钱,后期粗糙造成抗战剧雷点频现,但是此次《打鬼子》的雷点在于大尺度的戏剧编排和不合理的人物设定,让雷剧类型又多了一个吐槽点。

  虽然事发后主创解释均为“网友断章取义”,但如此大尺度的台词和挑逗的人物关系,出现在电视剧中当属少数。如果说因为投资少而特效粗糙,作为导演我可以理解同仁们的苦楚,但若是编导上出现这样严重的失误,还真的算业内奇葩。

  发行叫苦

  抗战剧大牌缺失 营销受阻

  受访者:电视发行 王一扬

  行业内抗战剧是发行最有保证的剧目,第一,因为有固定的收视人群,让抗战剧的销路并不发愁;第二,由于抗战剧在拍摄过程中比较艰苦,很多大牌明星都不愿意来拍抗战剧,所以抗战剧在成本和售价上都不会特别贵。

  由于没有大牌明星的加盟,也使得抗战剧的营销特别难做,有些剧组为了让该剧有看点,所以雷点频出,会吸引一些观众的目光,有些观众还是很喜欢吐槽剧的,特别是年轻观众。

  内行指责

  是谁“放水”让雷剧播出?

  受访者:电视剧宣传 张雅

  无论是在地面频道播出还是在上星卫视播出,电视剧都会拿到一个准播批号,电视剧从立案到播出,都会有层层审批,类似《打鬼子》这样的雷剧频出,最终都是眼尖的网友找到纰漏,为什么我们的监督部门看不出破绽?

  其实并不然,许多影视公司将电视剧的审批工作交由指定电视剧发行公司进行审查,国内电视剧审查已成为模式化审批,题材如何设定,剧情如何描述,这些种种过程都有规律可循,不是监督审查部门看不出破绽,是影视公司根本不让审查机构看到雷点。

  受访者:国内著名编剧 六六

  首先这个剧是别人的剧,我也不好多说些什么,但我的剧绝对不以“雷”取胜,我更以贴近现在题材取胜。

  以我在行业内的经验来看,一部电视剧挑选制作团队和前期挑选演员一样重要,我们常态思维会认为一个电视剧的成功,主要依靠导演、编剧、演员等等,其实拍摄过程中团队是最为重要的。

  像我合作的团队,每个人都在找问题,从自己身上。更多的剧组出现问题后是在推卸责任,所以拍摄过程中团队选择尤为重要。

  媒体观察

  类型剧元素移植到抗战剧

  受访者:专栏作家陈淡秋

  去年抗战雷剧频发,引得广电总局对抗战剧的制作播出进行限制,包括重审抗日剧,对播出时段和总量进行控制,抗日传奇和戏说剧,被禁止播出。但我认为,无论对于哪种类型的影视作品,首先应该限制的是作品的质量。

  其实市面上的一些抗日剧,是经过改装的宫斗、武侠、奇幻、涉案、职场厚黑剧。宫斗武侠不能拍,涉案厚黑有风险,不如把这些剧的情节元素放进抗日剧里,奸妃换做特务头子,武林邪恶势力改成皇军,武林秘籍变成志士名单。抗日题材政治正确,容易通过,情色、暴力元素,放在抗日剧里,也容易得到宽容。抗日剧于是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难免透着古怪、透着俗。

  尽管抗战雷剧雷人,但照样受到欢迎。从本质上讲,它们其实是武侠、奇情、冒险、涉案剧,只不过,剧中人穿的是军装,开的是现代的汽车,要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活动,原来那些类型剧里拥有的元素,抗战剧里一点都不缺。

  若想要这个产业健康发展,是放手还是抓紧,是主管部门应思考的课题。

  受访者:媒体人 张星

  在审查上,除了引进剧、合拍剧等个别剧目由总局核发发行许可证外,大部分电视剧通常由地方广电局自审核发。因此,尽管在卫视平台上,抗战雷剧近年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但在更广阔的地面频道,因为各地审查的尺度和标准不一,让一些雷剧有了存活空间。

  由于地面频道既要追求效益,又要求收视,通常在这方面的标尺较松,这便造成了一些难以输出到卫视平台的雷剧,转而大量输入地面频道。像这部《来势凶猛》被改名《一起打鬼子》,就是典型的地面频道为追求收视,故意把剧名改成通俗的大白话的做法,与制片方本身还真不一定有关系。

  部分抗战雷剧情节

  《抗日奇侠》雷人桥段:一位战士将一名日军不偏不倚撕成了两半。

  《一个鬼子都不留》雷人桥段:杀猪刀、石块、弹弓、飞针等等暗器都被主角用来打鬼子,而且屡屡得手。

  《箭在弦上》雷人桥段:抗日同盟射箭队女运动员徐二航被鬼子轮奸后,突然爆发,原地蹿到半空,裤子自动穿好,几十秒间把二三十个日伪军全部射死。

  《利箭行动》雷人桥段:于震扮演的男一号李剑单枪匹马赤身肉搏十几个带着长枪的敌人,从枪林弹雨里毫发无损地穿过,依靠一次掷一把飞刀硬生生把成片的敌人撂倒了,飞刀功盖过007。本版文/记者 王磊

  图/阿彬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