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林则徐堪称“水利大家” 其水利功绩与禁烟齐名

2015年05月22日 16:17 来源:东南快报  参与互动()

  □东快记者林丹/文

  一代伟人林则徐,在禁烟销烟、抵抗侵略者方面名垂青史,福建人对这位乡贤最熟悉不过,福州还有以林则徐名字来命名的小学和中学。但是,其在水利方面的功绩,或许鲜有人知。2015年,在林则徐诞生230周年之际,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水利大家林则徐》全面、系统、条理分明地介绍了林则徐在水利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让我们多一个视角来认识这位熟悉的伟人。

  林则徐水利功绩与禁烟齐名称其“水利大家”不为过

  “过去一般是由人文科学的学者来讨论林则徐,现在,我们引进工程学的角度,来看林则徐的功绩。”策划出版本书的海峡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茅林立表示。

  长期以来,人们对林则徐禁烟销烟、抵御外国侵略者的丰功伟绩耳熟能详、老少皆知;但他在水利方面的功绩——治理水患和兴修水利,虽贯穿其一生,却未必为人所知晓。于是,2014年元旦刚过,茅林立就约本书作者顾俊彦写一本水利方面的书,以纪念2015年林则徐诞生230周年。

  顾俊彦是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并入武汉大学)的高级工程师、曾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任职二十年。同时,他还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发表过大量水利科普作品。书中,顾俊彦对林则徐冠以“水利大家”的称号,他不仅对林则徐从事过的水利事业进行了系统而简要的介绍,而且遣词用笔也很吸引人,使本书跨越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门学科。《林则徐全集》主编、武汉大学教授萧致治看过书稿后表示,篇幅如此之大、如此集中地介绍林则徐在水利方面的成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类书并不多见。

  每当发生与水有关的大事当政者往往想到让林则徐来处理

  1824年,林则徐在江苏任职,当时江苏发生了数十年未有的大水灾,他做了大量赈济、安置和恢复生产的工作。

  这次救灾之后,林则徐就一头扎进水利之门,因为“蠲赈之惠在一时,水利之泽在万世”。林则徐认为,赈济救灾只是临时措施,兴修水利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他认真学习水利,特别是河工,从而引起了各方乃至皇帝的关注。

  林则徐清正廉明、勤于政事,在治

  水上,他也总是亲力亲为,工程建设效率高、验收严格,彰显了“无一事不尽心,无一事无良法”的能臣水平。每当发生与水有关的大事,当政者往往想到让林则徐来处理。书中提到,在奏请委任林则徐总办江浙水利的奏疏上,皇帝朱批:“即朕特派,非伊而谁?所请甚是。”后来,终林则徐一生,历官之所,无不系心水利,造福一方。他参与过并取得成功的工程,有治理长江、黄河、汉水、淮河、运河、太湖、伊犁河、福州西湖以及海塘等。

  疏浚西湖造福桑梓福泽福州后人至今

  林则徐在水利方面的懿行也造福了家乡人民。他在丧父丁忧期间,主持疏浚福州西湖、美化西湖,使福州人受益至今。采访中,茅林立告诉东南快报记者,西湖由土堤改石堤,就是由林则徐下令建造的,书中对这一事迹也做了详细的介绍。

  1806年,林则徐母亲去世后,父亲为林则徐兄弟分了家,林则徐分得的文藻山宅第位于今天福州的通湖路,离福州西湖不远。西湖是福州的名胜古迹,也是闽都第一水利,既可浇灌农田,又可蓄洪避灾。但西湖原是土堤,随着沿湖的豪强围垦蚕食湖身,西湖越来越小,湖宽从40余里缩减到了7里左右。眼见西湖日渐淤塞,一片破败,既无水利之用,也无风景可言,林则徐提出了疏浚西湖的倡议。1828年,林则徐连续撰写《清厘福州小西湖界址告示》《重浚福州小西湖禁把持侵扣告示》《湖堤砌石种树禁止掘毁告示》3篇告示,主持修浚工程,招募民工为西湖挑浚共两万方左右,砌石堤1236丈长,又在石堤内铺设官道,在堤上种树千株。竣工后,民众齐声称赞,现今的西湖公园,就是在林则徐修浚的基础上形成的。书中提及,西湖一景开化禅寺,正是林则徐疏浚西湖的办公处。而荷亭唱晚旁的桂斋,则是林则徐为李纲立的祠,茅林立说,它同时也是林则徐读书处。

  书评

  从工程的角度阐释史料,这是林则徐水利思想研究近年出现的新现象。总结林则徐在治水方面的成就,从而定位林则徐为水利大家,这在林则徐研究中尚属首次。因为上述两点,特为推荐。

  ——海峡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房向东

  清晰记得,在过往拜读有关林则徐的传记时,最令我难忘和感动的也是林则徐关于治水的故事。林则徐在发配伊犁的途中,时逢黄河在河南开封祥符决口,哀鸿遍野。朝廷令下,命其“戴罪立功”。林则徐没有怨言、没有二话,即赴水患现场。不愧为治水高手,仅用8个月,就将决口堵上,巩固了大堤并使黄河复归原河道,消除了隐患。按常理是将功折罪,未曾料想,皇帝下旨,继续西戍,赎罪效力。林则徐仍然没有怨言、没有二话,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行的漫漫征途。同僚不解,家人不解,在这样的情形和心境中,林则徐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篇,留下了光耀日月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佳句。

  ——福建省政协政研室调研员戎章榕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