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构建当代戏曲理论基础在于切实鼓励传承

2015年08月17日 23: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 应妮)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召开,戏曲传承发展迎来利好。就此,中国文化报理论部日前举办“戏曲理论的当代建构”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

  “前30年我们说戏曲是好的,后30年我们说戏曲不会亡。”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傅谨感叹,戏曲理论的当代建构,既要充分总结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必须根据语境的变化,找到更切合时代需求的新的理论坐标。现在的戏曲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因为观众流失带来的焦虑感致使整个戏曲界的自信非常脆弱。他指出,我们可以创新以有新剧目,但在当下剧目流失如此严重、功法如此退化的情况下,过分的鼓励创新,不鼓励继承,我们应该自我反省。对戏曲而言,传承是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基础。

  傅谨认为,在戏曲内部还应该逐渐矫正长期以来戏曲界的唯精英主义文化立场。具体而言,一是在承认京剧、昆曲的示范性意义的前提下,更深入研究地方剧种,尊重地方剧种的独特价值并且将它们纳入戏曲理论建设的架构中;二是在总结一流表演艺术家的成就与经验的同时,也要对更大量的基层与民间的戏曲活动有更多关注,赋予戏曲理论更丰满的内涵。戏曲理论研究应该有更开阔的视野,戏曲理论应该建立在更多元的基础上。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副所长王馗则指出,在理论建构方面必须要重视中国戏曲独特的作为舞台艺术的本质特征;作为民族艺术的文化特质,不仅是传统的,还是活态的;作为一个世界性艺术所具有的特质;作为一个历代层垒的体系,例如藏戏我们一直认为是一个剧种,事实上它应该是一个体系,具体分类的话其内部体系是多元的。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麻国钧则特别强调重构一个让戏曲生存的文化空间的重要性。“我去下面采风,一个上千人的古村落里当年能有不少寺庙和戏台,比如河北潞城一个村子就有三四座戏台,这是中华传统空间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但是经过文革,大量寺庙砸了,戏台拆掉砌猪圈了,这样的文化空间的损毁是不可挽回的,现在很多县城里面都没有戏台了。”他认为,在那样一个的小小空间里,庙会时唱戏、婚丧嫁娶时唱戏,童年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长大的,成年之后他对戏曲的文化情结是永远不可磨灭的。“现在的年轻人,小时候都没看过戏曲,凭什么等他长大了让他爱好戏曲,这是不可能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梁燕对如何培养戏曲观众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首先要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自觉和自信的意识。说起中国的长城、武术,很多外国人都知道;但是说起中国的戏曲就知之甚少,普通观众甚至都没有看过。应该呼吁全社会认识到戏曲就像唐诗宋词一样,承担着延续中国的传统审美情趣的价值。其次做好长期持续的人力物力投入的准备,没法一蹴而就,是一个系统工程。

  她还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指出在戏曲普及教育中当代文化阐释与现代生活衔接的重要。“说到底戏曲是古人的产物,势必和当下存在隔膜,所以要做好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例如梅兰芳曾把《春香闹学》翻译成‘调皮的女学生’,《梁山伯与祝英台》翻译成‘罗密欧与朱丽叶’,《打渔杀家》也被译为‘一个渔夫的复仇’,这就极大调动了外国观众的兴趣。”

  中国文化报总编辑宋合意表示,中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戏剧的品种,但是在现代经济全球化、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国际和国内文化的交流空前活跃的背景下,以乡土为依托的戏曲艺术面临着此前没有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如何保持民族特性的文化丰富性弘扬传统文化,如何使戏曲艺术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发展,更多的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现实,都需要政策和物质的保证。这次出台的政策中感受到了政府对戏曲艺术的有力的具体的支持,看到了戏曲艺术更好传承发展的希望和动力,也需要理论的探讨和支持。(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