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寻访广州中山纪念堂:承载着屈辱 也见证了广州受降

2015年08月27日 09:11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

  中山纪念堂东小门外墙上留有日军轰炸留下的弹痕

  中山纪念堂外景

  受降场景 史料图片

  广州东风中路259号,一道院墙隔出喧嚣与宁静。院内,落日余晖下的中山纪念堂,庄严宏伟,直至傍晚仍有游客赶来拍照留念。面对这座有着84年历史的纪念堂,更多人知道它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却不清楚抗战胜利后,一场受降仪式曾于此举行。

  8月21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广州中山纪念堂,实地感受它在经历战火与荣辱后,留下来的沧桑印记。91岁的老广州、远征军老兵梁振奋,则讲述了他随军接收家乡广州,亲见庆祝日军投降的种种场景。现代快报记者 付瑞利 文/摄

  [探访者]

  现代快报记者 付瑞利

  受降主官

  一番感言

  2012年,《张发奎口述自传》一书出版。关于抗战胜利、关于广州受降,这位受降主官同样是感慨万千。此书引述了张发奎亲撰的《抗日战争回忆记》中,他讲述的受降感受:

  “当我的座机翱翔于穗市晴空的时候,俯视白云珠海,念兹一片锦绣山河,和数百万中华儿女们久受敌人的蹂躏,更令我心头涌起了无限的伤感。

  飞机在市空盘旋两周才缓缓地降落。我接受了欢迎人员的热烈欢呼,检阅了欢迎行列及仪队后,即率领新1军的部队,举行广州进军的盛大仪式。

  汽车纵列、骑兵部队和全副美式装备的步兵,以雄壮威武的姿态,通过了庄严而辉煌的凯旋门,巡行了市区的主要街道。当时我和鲍曼(即“博文”)将军以同盟国并肩作战的象征,站在吉普车上,沿途受到全市夹道欢迎的民众的欢呼,国旗凌空飘扬,爆竹之声,不但激发了我的情感,而鲍曼将军也在被这东方式的热情所激荡,认为(这是)毕生第一次的愉快和光荣。”

  寻访

  纪念堂展示受降历史,外墙弹痕累累

  坐北朝南的中山纪念堂,位于越秀区繁忙的东风中路上,建于1931年,这里就是曾举办过广州区受降仪式的旧址。

  进入悬挂着“天下为公”牌匾的中山纪念堂,环绕在大堂外侧的走廊上,布置着孙中山与中山堂图片展。展览介绍这座纪念堂的前世今生,其中,有关于它抗战期间遭日军轰炸和胜利后作为华南侵华日军签降地点的历史照片。

  踏过走廊门进入大堂,眼前空间突然被打开,成排红色座椅,衬托着大堂内肃穆的气氛。正对入口的,就是大堂中央舞台。抬头看,舞台正上方悬着重重幕布,原来这儿还经常作为演出场所。

  舞台后壁正中的石碑上,刻有孙中山浮雕头像和总理遗嘱。碑前立着一块“见证受降”的图文指示牌,有游人在轻声念上面的内容给孩子听,“1945年9月16日,日本华南派遣军司令官田中久一神情沮丧地走进中山纪念堂……哦,这里还是日本鬼子投降的地方。”大人、孩子恍然大悟。

  出大堂东小门,同样有一块图文指示牌立在门口。指示牌显示,记者所站的中山纪念堂东北角,曾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外墙上布满弹片和弹坑。门旁保安指指墙上深浅不一的补丁,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是历史的见证。”墙面上,依旧可见锈迹斑斑的铁片。

  “纪念堂遭日军轰炸,当时有报道的共有4次,被炸位置分别位于纪念堂的东北角、西北角、广场华表前面的区域,但都没对主体造成影响。”广州中山纪念堂管理处文物博物馆员徐楠说。

  长久以来,不少广州市民认为,日军是敬畏孙中山先生,才没有对纪念堂实施毁灭性的轰炸。对此,徐楠表示,目前并无证据证明这一说法。但可推断的是,日军轰炸纪念堂前,就已考虑保留这处可供他们举行活动的场所。而广州沦陷后,纪念堂也确实成了日伪举行集会甚至阅兵等活动的地方。对纪念堂来说,一段屈辱的历史自此开始。

  回望

  广州受降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

  70年前的9月16日,被日伪占据长达7年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洗去屈辱,迎来胜利时刻。那么,当时的纪念堂是以怎样的容貌,来迎接胜利者的回归的呢?由时任广州区受降主官的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题写书名、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广州行营参谋处编的《广东受降纪述》一书中,保留了多幅受降时的图片。

  在一张“广东日军签降地点 广州中山纪念堂”的照片中,可见当时天气还不错,正对纪念堂正门的直道两侧,分列着穿戴整齐的扛枪士兵,地面上还铺着地毯。广州中山纪念堂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时纪念堂正门挂着“驱逐敌虏,重整山河”的对联,还有一个巨大的红色“V”字。礼堂内庄严肃穆,舞台上,呈东西向摆放着两张铺有白色桌布的长桌。

  据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处提供的资料显示,9月16日上午的受降仪式上,张发奎上将端坐礼台长桌正中,参谋长甘丽初和美方博文少将分坐两侧,其余高级首长,则依次坐于两旁席次。司令官询问田中久一等投降将领的身份后,命令作战处处长李汉中宣读“国字第一号命令”。日代表向受降官鞠躬致礼,立正候命。田中久一签署投降书后,退出礼堂。

  “田中久一中将没有佩剑,他与其参谋长富田少将、海南岛日军指挥官代表肥后大佐等三人,首先步入礼堂向我鞠躬致敬,挺直地立在我的面前,很沮丧阴沉地聆听我下达命令,继而战栗地签署了降书。”张发奎曾这样描述受降时刻。

  整个受降典礼持续了40分钟。广州中山纪念堂管理处文物博物馆员徐楠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偌大的纪念堂内,当时只有130多人参加。之后的1945年10月10日上午8时至10时,中山纪念堂举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并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当天的纪念堂广场上,头戴钢盔、手持枪支的士兵们整齐列队,接受了张发奎、孙立人等将领的检阅。被日寇侵占7年之久的屈辱,终于一扫而光。

  讲述

  老兵梁振奋

  曾随军接收广州

  广州中山纪念堂里的受降,对于现年91岁的老广州梁振奋来说,又有着不同寻常的家国记忆。8月21日晚,现代快报记者来到这位原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师的老兵家中,听他讲述了返穂受降的种种经历。

  1938年,广州沦陷,梁振奋全家逃难到肇庆。1942年,他考入新38师学生队后,飞往印度战场。缅北反攻胜利后,梁振奋开始随部队回国。“日本投降时,我正在广西贵县。新38师接到命令,派先遣部队代表新1军,去接收广州。”梁振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让他既兴奋又有些遗憾,“我们装备精良、士气高涨,正想着和鬼子大干一场呢!”

  广州靓仔梁振奋,顺理成章地进入先遣部队。受降仪式时,梁振奋没有进入中山纪念堂,而是被分派去进行外围警戒。他记得,为庆祝胜利和受降,在中华南路(即现在的解放南),还用竹子和木架搭了一个彩色的牌楼,正面是一个大大的代表胜利的“V”字,非常亮丽,这个牌楼保留了好多天。

  后来,挂念着中山纪念堂的梁振奋,还特意跑到那里,看看战乱之后它变成了啥样。如今,对于梁振奋来说,中山纪念堂已“不再是什么神秘的地方”。但这处意义非凡的胜利殿堂,却依旧是他一生记忆中的重要坐标。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