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调评出三大经典抗战剧 1965年《地道战》居首

2015年08月31日 07: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民调评出三大经典抗战剧 1965年《地道战》居首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题材影视剧备受关注。新中国建国以来,涌现了一大批深受大众喜爱的抗战影视剧,但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引发大家对抗战剧质量的担忧。人们心目中经典的抗战影视剧有哪些?好的抗战剧应该是什么样?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爱调研和民意中国网对2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访者心目中最经典的抗战剧是1965年拍摄的电影《地道战》。75.5%的受访者认为抗战影视剧对青年了解抗战历史的影响大。71.3%的受访者表示好的抗战剧应该尊重历史真实,64.6%的受访者期待抗战剧“还原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激励国人发愤图强”。

  受访者中,00后占1.3%,90后占29.5%,80后占44.2%,70后占17.7%,60后占6.1%。

  71.3%受访者确认好的抗战剧要尊重历史真实

  受访者心目中经典的抗战剧有哪些?本次调查显示,最经典的三大抗战剧是:《地道战》(1965年电影)、《亮剑》(2005年电视剧)、《铁道游击队》(1956年电影),分别有53.2%、50.2%、42.9%的人选择这三项。

  接下来的排名是:《地雷战》(1962年电影)、《小兵张嘎》(1963年电影)、《雪豹》(2010年电视剧)、《狼牙山五壮士》(1958年电影)、《小兵张嘎》(2004年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2009年电视剧)、《铁道游击队》(2005年电视剧)。

  排名前10的抗战剧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的老剧和2000年后拍摄的新剧各占了一半。

  说起印象深刻的抗战影视剧,从安徽农村来到北京当保安的李大爷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老电影。“我们小时候没电视,只有放电影的时候才有机会看这些,特别喜欢看‘打鬼子’,百看不厌”。

  李大爷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知道电影电视剧是虚构的,看着可能没啥感觉,但在他们那个年代,他们会把电影里的东西当成完全真实的历史,印象自然就非常深刻。他至今还记得,《地道战》里的故事是在河北冉庄发生的,“那里现在都还有地道呢”。

  “抗战主题是中国文艺的崇高主题,持续创作有70年之久,涌现出一大批蕴含较高历史、人文价值的好作品。”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许正林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三进山城》等,给几代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们心目中好的抗战影视剧应该是什么样?本次调查揭示,“尊重历史真实”成为第一标准,71.3%的受访者选择此项。

  西安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周全(化名),对《中国远征军》《金陵十三钗》《亮剑》等影视作品印象深刻。在他看来,这些电影、电视剧贴近抗战史实,能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真实的抗战。他认为,好的影视剧首先应该尊重历史,其次应该反映出战争的残酷性、呼唤和平,还应该让大家反思被侵略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张子默是一名工作在北京的80后设计师,他非常喜欢《我的兄弟叫顺溜》这部电视剧。“剧情特别逗,非常有意思”。他认为,一部好的抗战剧最重要的是剧情要好,好剧情意味着剧情的真实与逻辑的通顺。

  但他也觉得,《我的兄弟叫顺溜》有一些“假”的成分。这部电视剧讲的是新四军中一位狙击手的故事,“我感觉真实历史当中,专业的狙击手很少,跑动着射击还能百发百中也基本不可能”。不过,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抗战影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应该允许在基本史实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创作,但不能歪曲历史,这是底线。

  调查中,56.6%的受访者认为好的抗战剧应该“展现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52.6%的受访者期待“激励国人不忘国耻,发愤图强”,52.0%的受访者认为应体现“民族英勇抗争精神”。

  优秀抗战剧的标准还有:体现战争的残酷性,呼唤和平(43.6%);反思被侵略的历史 (42.0%);强调个体生命尊严,表现人性之光(25.7%);场面宏大,视觉冲击力强(11.9%)。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承健看来,一部作品想产生好的社会效应,最重要的是确立正确的价值前提。“比如说好莱坞也有很多战争题材的电影,都在反思战争、呈现人性。它的价值预设从根本上确立了它的文本视点,使其在心理层面、文化读解层面,甚至文本的感召力层面,都能产生一种积极的能量”。

  “首先,抗日影视剧要好看,如果不能吸引观众,那什么都是白搭。”青年编剧、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多媒体部助理馆员薛峤说,其次要遵循历史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

  75.5%受访者表示抗战剧对青年了解抗战历史的影响大

  调查中,36.9%的受访者认为当下抗战影视剧总体质量高,36.5%的受访者感觉一般。但也有26.8%的受访者直言抗战剧总体质量差,其中8.5%的受访者感觉非常差。

  “近几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抗战题材以影视剧的形式重回大众视野,总体质量却良莠不齐。”许正林表示,抗战题材影视剧的繁荣,得益于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抗战史料的开掘也为抗战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故事来源。但不容忽视的是,虽然抗战题材影视剧数量颇多,经典之作却越来越少。一味地追求收视率,在抗战题材上搞投机,造成大量同质化作品,同时又在创作上融入娱乐元素、低俗情节、雷人台词等,使得抗战剧的严肃性大打折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左衡直言,现在抗战剧总体质量很差,“一般而言,好的不过是平庸,不好的简直是笑话”。他认为,“十七年”(1949~1966)时期的一些抗战剧代表着一种质朴的民族觉醒,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到了现在,抗战剧有了更多“狡猾”的东西,比如怎么通过审查,哪种剧本能够赚钱,这些都不是艺术应该过多考虑的内容。

  “抗战影视剧是青少年获取抗战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许正林提醒,从传播的视角来看,抗战影视剧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功能,因此抗战剧塑造的抗战文化,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历史观。而内容上违背历史真实、艺术上粗制滥造的抗战剧,势必会误导青年对历史的认知、影响基本人文道德的建构。

  调查中,75.5%的受访者表示,抗战影视剧对青年了解抗战历史的影响大,其中23.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大;20.1%的受访者认为一般;仅4.6%的受访者感觉影响小。

  64.6%受访者期待抗战剧还原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激励国人发愤图强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3500万同胞的伤亡,第一次反抗外侮取得胜利,都显示了国家力量、民族精神和希望。这段历史既关乎耻辱,也关乎荣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以史为鉴。抗战影视剧不单要从抗战中获取内容资源,也要肩负精神传承、价值导向的职能。”许正林表示。

  抗战影视剧应该传达出什么样的内容和价值观?调查显示,65.9%的受访者希望是“真实的抗战历史”,64.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还原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激励国人发愤图强”。

  许正林认为,抗战影视剧在内容和价值观传达上要尊重历史,还原最大真实。不仅要表现战争的残酷,还要表现对和平的追求;不仅表现抗战的宏大场面,还要从鲜活的个体出发展现人性光芒;不仅要从民族立场出发,还要从国际反法西斯的高度,反映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承健强调,抗战影视作品不应该是为了铭记仇恨,不应激发观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不应在民族之间凝结某种对立,这是价值预设的根本。抗战影视剧要表达一种民族精神,要能深入地表达与呈现人性,还要对这场战争进行深入思考和理性审视。

  “我们的抗战电影应当表达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并且逐步向世界展示一个成熟的中国形象。”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薛峰表示,抗战电影可以有几个层面的价值和意义:一是缅怀英烈,使其浩然正气、牺牲精神、人格风骨长留于人间;二是通过展现战争的残酷与苦难引导世界向往和平;三是揭示问题,反思战前、战时、战后的众生相,揭露挑起战争、玩弄战争、打劫战争的黑幕。

  调查中,61.1%的受访者期待抗战剧传达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48.9%的受访者希望传达“抗日先烈英勇无畏的民族气节”,37.5%的受访者希望“反思战争,呼唤和平正义”,22.5%的受访者期待抗战剧传达出“侵略者必将失败的信念”。记者 黄冲 实习生 尧强 樊祥叙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