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史学家:国际史学大会释放人文学术转向四个信号

2015年08月31日 23: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史学家:国际史学大会释放人文学术转向四个信号
王学典3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秋歌 摄

  中新网济南8月31日电 (曾洁 李欣)著名史学家,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3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盘点了刚刚闭幕第22届国际史学大会。王学典认为,这次全球史学界最高端的盛会已释放出全球人文学术即将发生重大转向的四个信号。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召开,加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发来贺信,这将会给2015年一个特殊的名称——“历史年”。王学典这样评价115年来首次走进亚洲的“历史学奥林匹克”对中国学界的影响。

  王学典指出,本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采用“全球视野”将是人文学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法论转折。“20世纪以来,人文学术的任何进步和拓展都必须与世界视野联系在一起”,各国历史学家在全球化视角下聚焦中国历史,而“革命”也在“世界史”的语境中重回人们视野,王学典将这视为第一个信号。

  第二个关键信号是人文学术在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上的新探索。在王学典看来,本届大会设置的几大主题充分反映了这一新探索,“书写情感的历史”正视非理性历史在世界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历史的数字化转向”将文献搜集、记忆等“功力”数字化,转而对学者的“见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充分释放史学家的创造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历史学的基本预设是欧洲中心主义,当前到了根本突破的时候。王学典认为,本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又一方向性转折便是人文学科的欧洲中心主义正在被突破。

  “我想人类历史在某一个阶段是有中心的,而这个中心是不断转移的。所谓的‘中心’在一段时间内提供了一个可复制模式,或代表人类在这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所达到的高度。15、16以后世纪欧洲就是中心,这无可置疑,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是中心,而此前的9到10世纪,中国则是中心”。

  王学典做了一个比喻,“社会发展好比有轨电车,而这个轨道是历史铺就的,是传统铺就的,古希腊罗马、中亚、东亚等各地区历史多轨并进,严格来讲,其中的确没有优劣之分,各轨道并行不悖”。

  而人文学科的第四个转向,王学典认为是,整个社会和学界充分认识了历史学科的基础作用。习近平主席在给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开幕式贺信中强调,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习近平的这一论断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认同。

  王学典还描绘了他头脑中培养人文学科人才的理想模式:本科最好读历史,硕士最好读中文,博士阶段读哲学,博士论文则应该选一个思想史的题目。

  作为《文史哲》的主编,王学典预言,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给世界和中国的人文学科带来深刻影响,也将成为《文史哲》杂志主导评选的“年度十大人文学术热点”第一大热点。(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