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6年前扬州中学往事:师生捐款为19名早逝学子出书

2015年09月18日 08:06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 

龚晋铮  朱文津

书店老板淘到的《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已故同学遗作汇刊》。 陈咏 摄

  近日,一本在旧书市场被发现的小册子,揭开了扬州中学前身、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一段感人的往事。

  96年前,学校19名学生不幸患病去世,老师和同学捐款,将去世学生在校期间的习作集结出书纪念。这本走过近百年时光的旧书,记录下了扬州中学这份人文情怀。目前,扬州中学校史馆已考虑补充陈列相关史料。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咏

  百年之后 终不独孤

  19位早逝学子

  江都:赵世章、陈议、朱文津、龚晋铮

  姜堰:萧顾鸿、周育德

  泰兴:刘松庭

  仪征:王廷棟、吴法家

  高邮:王灼

  丹徒:蒋智发、李松年、钱怀新

  东台:冯应宣、彭景宣

  盐城:徐景奎、张永声、徐如奎

  宜兴:李鸿声

  菊,生于篱落间之花也,移其根植于盆,置于高堂大厦之中,供人玩赏,致失其本性,是其大不幸也,人一旦为名利所束,致失其本真者多,其与盆菊有异乎哉……

  ——学子刘松庭作品

  《说盆菊》

  2015 发现

  书店老板淘来19位学子作品集

  扬州中学肇始于1902年创立的仪董学堂、1908年设立的扬州府中学堂,以及光绪年间的尊古学堂。后历经两淮中学堂、两淮师范学堂、淮扬合一中学校、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校等时期,于1927年成立江苏省立扬州中学。

  扬州文史专家介绍,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主持江苏教育,1913年制订“江苏五年教育行政计划书”,规定江苏中等学校设师范十所。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由两淮师范学堂改建。当时的五师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引领江淮一带学风。

  这本记载感人往事的小册子,印制于1919年,其时的扬州中学,校名为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在扬州广陵区皮市街边城书店,看到了泛黄的老书《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已故同学遗作汇刊》。老板王军不仅经营书店,还从事书文化推广、古籍修复等工作,对扬州文史有一定研究。

  王军说,这本小册子是自己前段时间从旧书市场淘来的,他一眼就发现这本书颇有文献价值。简单翻了翻,不想竟“翻”开了一段感人的历史。其中蕴藏的信息,一下子让王军对自己身边这座百年名校产生了好奇之情。

  记者手头的这本小册子,收录作品的作者是1914年8月至1918年9月间,在学校求学间因病去世的19位学子,分别为江都的赵世章、陈议、朱文津、龚晋铮;泰县(今姜堰)的萧顾鸿、周育德;泰兴的刘松庭;仪征的王廷棟、吴法家;高邮的王灼;丹徒的蒋智发、李松年、钱怀新;东台的冯应宣、彭景宣;盐城的徐景奎、张永声、徐如奎;宜兴的李鸿声。19人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22岁,其中以18岁和19岁的居多。

  “名家”师生筹175块大洋印制

  书中“已故同学一览表”中,详细介绍了每位同学的在校年级、入校时间、染病状况、死亡时间和年龄。

  19人中,有8位学生得“肺痨”而死,也就是肺结核。6位学生得“肠窒扶斯”而死,即伤寒病。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而且很多学子家庭贫困,按照今天的条件,多数早逝学子当可幸免。

  《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已故同学遗作汇刊》,分为序、遗影、事略、文、诗和诗余(也就是词)6个部分。遗影收录了19人中的14张照片,由校友会编写已故同学的事略。书中收录19位同学的文121篇,诗53首,诗余43篇。这些作品都是他们在校期间的习作。

  据了解,这本册子是在当年靠捐款印制而成的。书中有张“本刊捐款一览”,记录了捐款者的姓名和金额,共有200多个组织和个人捐款。捐款者除了学校师生和相关组织外,还有社会上一些文化人士。捐款总额175块大洋,这在1919年来讲,购买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当时的校长任诚和全体老师带头捐款,教师鲍芹士、叶诒穀、李涵秋、吴滌楼、吕凤痴等,教务主任夏佩白、训育主任贾剑青、医务主任陈冶愚等也捐款。其中,叶诒穀曾任两淮师范学堂堂长,后任江都县督学,劝学所所长,还是冶春后社诗人;李涵秋是名震一时的小说家,著有畅销一时的《广陵潮》;吕凤痴也就吕凤子,知名画家,也是美术教育家。

  捐款学子名单中,有后来成为乡村教育先驱之一的黄质夫,知名教育家邰爽秋和孙蔚民,扬州中学首任校长周厚枢的弟弟周厚福、周厚安等。李涵秋的长子李寿鸾,李涵秋的学生俞长源(我省著名作家俞律的父亲,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茆玉书也分别捐款,茆玉书后来成为李涵秋的二女婿。

  1919 往事

  校长作序:能力有限,惜英才早逝

  在序中,校长任诚首先阐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

  任诚写道,“昔梅伯言作《士说》,谓人有材不材。吾谓,吾人职教育,在教不材者而使之材,不必论人之材不材也,第论其有成与否而已。顾人之成不成,天为之欤,抑人为之欤,殆未可偏断也。其属人为者,虽若柴之愚,参之鲁,由之喭,教者犹百施方术以救正之。盖穷理积学,变化气质,相期于有成,教育之能力固可以语是也。”大意为: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目的就是让不材者成才,而不必在意学生本来如何如何。学生有没有成就,有天赋方面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人为教育影响。

  谈到年轻学子的不幸病故,任校长动情地写道,“至于撄寒暑之愆,罹疾疫之苦,在学校虽亦有预防之设备,然亦视其人体质上之抵抗力,何若天之所为,或有非人力所能及者,不幸而殂丧,则吾人哀矜之,悼叹之,惜其不成,第未容以不材论也。或谓学校日言卫生,则夫寒暑疾疫之间作而不能避免,毋亦防护之法有未至欤吁?此吾校数年来抱憾之深,所不容不白者也,生徒昕夕寝兴,悉有调摄,势不可离育而言教,顾限于经济势力,未为廓所居以容之,此经济势力非学校所能……使吾数十有成之学子,而竟沦陷摧落,以至无所成欤。”大意为:学校虽然也有预防疾病的措施设备,但各人体质和抵抗力有差异……学校经济能力有限,现在我们多位学子因病去世,实在悲哀……

  序言的最后,任诚校长深情写出了学校出这本书的缘由,伤感、嗟叹、追怀之情溢于言表。“今综来学吾校,中道殂丧者,凡若干人,掇其遗墨,刊而存之。夫古之不朽,曰立德立言,此诸子者,匪惟德与功无所见,即其言亦不必足以名世也,然职教育者,既以为非不材使天又有以永之。”

  学子习作:人为名利所束失其本真

  仔细翻阅册子,序言、已故同学介绍、捐款情况说明等,无不彰显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书中收录的已故同学文章,文笔生动流畅,思想立意鲜明,有考证有观点,读来感人。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游记如龚晋铮的《徐园记》、钱怀新的《游玄武湖记》,论说文如刘松庭的《说盆菊》、王廷棟的《苏武不降匈奴论》、王灼的《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论》等。

  龚晋铮在《徐园记》中写道:“九日泛舟瘦西湖,甫出郭,道经史公祠,谒梅花岭。游者肃然,唏嘘徘徊,若不胜其思慕者怅然,遂过徐园小憩……”

  钱怀新在《游玄武湖记》中,考证了玄武湖名称的由来:“玄武湖本名桑泊,三国吴时以其在后苑城后,故更名为后湖。宋元嘉中,相传有黑龙见,因改名玄武……”

  刘松庭在《说盆菊》中,则以盆菊隐寓人不能被名利束缚的道理:“菊,生于篱落间之花也,移其根植于盆,置于高堂大厦之中,供人玩赏,致失其本性,是其大不幸也,人一旦为名利所束,致失其本真者多,其与盆菊有异乎哉……”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