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涌现更多青年名家

2015年09月22日 17: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上海9月22日电 (记者 邹瑞玥)上海国际艺术节22日在沪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以下简称“扶青计划”)将于十月拉开帷幕。作为艺术节的常设板块,“扶青计划”已步入第四年,在培育青年艺术人才及建构国内外青年艺术交流平台上受到各方肯定。

  今年“扶青计划”仍以上海戏剧学院为主会场,包括14部委约作品、100多场邀约演出、50多项大师讲座、工作坊、展览等。记者发现,本届“扶青计划”鼓励委约的青年创作者与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推出的43位“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中的优秀表演人才合作,使得最具潜力的作品创意通过一流的舞台表演得到呈现,如青年钢琴家宋思衡、上海歌剧院青年舞蹈家宋洁等,通过促推动和促进创作者跨界合作,激发上海本地的艺术创作活力。原汁原味的“上海出品”逐渐通过艺术节的平台走向国际主流市场。

  “扶青计划”于2012年创立,以鼓励传承、创新、合作为宗旨,促进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多元发展,展现艺术融合创新为目标,致力于为优秀青年艺术人才的培育搭建实践平台;为青年人才开拓国际视野,提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遇。

  在过去三年内,委约青年艺术家不仅能获得资金与制作支持,更能在创制过程中得到谭盾、杨丽萍、林怀民、田沁鑫、荣念曾等艺术大师领衔组成的艺委会以及上戏等高校专家团队的殷切指导。在艺术节期间,来自不同领域和地区的创作者们一同探讨探索艺术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工作坊、讲座、演出观摩等活动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扶青计划”成立以来,已委约了31位华人青年艺术家原创了27部舞台作品,涵盖戏剧、戏曲、音乐、舞蹈、多媒体等多个领域。来自30多个国家的艺术节总监、剧场经理、经纪人、制作人观摩演出。其中16位青年艺术家的十余部原创作品,例如《雷雨2.0》、《融》等,通过“扶青计划”的平台与推介,前往国内外各剧场、台北艺术节、德国贝多芬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参演参赛。

  2012年委约作品《死亡与少女》、《意镜》,2013年委约作品《白鱀豚歌》受美国亚洲协会和线圈艺术节邀请,赴纽约演出2场,现场一票难求,成为线圈艺术节唯一首演即门票售罄的演出。

  今年“扶青计划”的6台舞蹈作品中,许多都将视角落在对经典文本的重新诠释上,同时融入多媒体、戏剧、戏曲、装置、声音艺术等丰富多样的舞台表演形式,既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舞蹈概念,又能展现传统文化的美学与诗意,创造出无法简单定义的新舞蹈剧场形式。

  如赵梁的舞蹈剧场《双下山》以“戏中戏”的叙述方式呈现了《思凡》里的小尼姑与《下山》中小和尚的命运之牵绊;青年编舞王亚彬带来了舞剧《青衣》,这是对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同名作品的首次舞蹈改编;杨海龙的全男班舞剧《画皮》打造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编舞、主演杨海龙一人分饰两角,将剧中妻子陈氏与厉鬼合二为一;庄周梦蝶似的建构,更能传递作品的精神和东方的审美趣味。

  今年的6台音乐作品中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交响乐、室内歌剧、清唱剧,也有大胆创新,引领风潮的新古典电子乐、音乐电影、多媒体互动音乐装置,甚至把耳熟能详的传统民间故事融入其中。

  延续“大师工作坊”的方式,邀请到各领域的知名艺术家对入围创作者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年轻编导的创意进行深度锤炼,让其舞台呈现更臻完美。以专注传统戏曲与当代剧场结合的探索著称的李六乙对青年艺术家的文本、表演等进行深入辅导;国际知名作曲家郭文景对国内青年作曲才俊的两部室内微歌剧和清唱剧制作进行指导。中国唯一一位获得四项国际编舞大奖的王媛媛分享其宽广的国际视野,引领青年舞蹈创作者将更多元化的肢体语言融入作品。著名舞台设计师韩江在技术、制作等各个方面给予青年创作者宝贵的建议。

  “青年艺术创想周”自2013年设立以来已得到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青年艺术创想周”的“邀约展演”板块国际范十足,来自丹麦、法国、西班牙、瑞典、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际一流表演艺术大师越洋而至;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青年创作者同场献技。今年“青创周”在邀约作品的选择上不仅注重作品的艺术创新性、引领性,更注重观众的观演体验,体现互动性。无论从创作形式,还是舞台呈现上都力求丰富:“身体律动”板块展现肢体的无限可能;“文以载道”体现了戏剧文学与创新形式的结合;“多维交互”为创作者对于新科技的探索与思考;“跨界音乐”融合了世界音乐与现当代音乐的剧场呈现。(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