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古龙已逝30年 张颐武:唯有武侠完成了现代转型

2015年09月24日 10:1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刚刚过去的9月21日,是著名现代新派武侠小说作家古龙去世三十周年。武侠迷们纷纷发表各自的悼念,不仅悼念古龙这位武侠文学中的经典性作家,也悼念逝去的青春。

  夜雨江湖中,飞刀问情,天涯海角里,浪子独行。古龙崛起于现代武侠小说鼎盛之时,在他之前,梁羽生、金庸等大师已经闻名遐迩,古龙独辟蹊径、风格迥异的作品,被当时许多的作家、评论家乃至读者评价为“耳目一新”。而求新求变,也是古龙一贯的追求以及他的作品成为武侠经典的原因之一。

  按照现代的分法,武侠小说无疑是类型小说的一种,而且是唯独中国才有的类型。在今天,随着传播技术的发达,类型文学的创作已经远比当年更加繁荣,但武侠小说,却已经没落很久了。

  如果说每一个国人都有一个武侠梦,那么在古龙去世三十年之后,在武侠小说已经星光黯淡时,它又该如何“求新求变”,又能否重振侠风?

  武侠不仅是武侠

  有多少青春少年是从武侠小说开始,喜欢上文学的,或许很难统计,但是在武侠小说鼎盛的时代,无数年轻人被武侠小说所吸引,而让人沉醉忘返的,不仅仅是跃马江湖快意恩仇,还有武侠小说蕴藏的传统文化、鲜明的价值。

  在诞生后的很长时间里,武侠小说都被正统的文学世界所排斥,直到当代,武侠小说才开始渐渐受到重视,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中国有悠久的侠文化,它是一整套完整的文化传统,行侠仗义也好,犯禁作乱也好,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看法,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侠出现在文学中也很早,唐传奇中的虬髯客、明清的侠义小说,都是此类。到了现代,不仅文学中有,新的传播媒介中也有,比如电影,上个世纪20年代的《火烧红莲寺》,到现在早已经成为规模的武侠电影,都是如此”。

  现代武侠小说发轫于上世纪初,中国风雨飘摇的时代,张颐武说:“武侠,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武,那些神乎其技的武术,层出不穷的神兵利器,本身是热兵器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的冷兵器文化的一种怀念和加工。另外一个是侠,它是一种价值观,仗义行侠,仗的就是义字。而义,正是传统的价值观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在面对坚船利炮之时,在中国全面落后的年代,武侠小说不仅仅是消遣、娱乐,张颐武说:“它把传统的价值观,那种家国情怀,和现代国家民族的概念结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是那样的年代人们对于英雄、对于侠义的期待。霍元甲、大刀王五、李小龙乃至到现在流行的叶问,都是这种情怀的表现,它在乱世之中,给人的一种激励”。

  武侠小说中诸多神乎其技的武功描述,一直都饱受批评,但如果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也未尝没有好处,张颐武说:“其实它也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一种延续,它对于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无疑都有很好的激发作用,这是它不能否认的功用”。

  类型小说的问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梁羽生、金庸、古龙等武侠作家的崛起,让武侠小说在短时间风靡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武侠”并非夸张。

  毫无疑问,在全世界的类型文学中,武侠小说是唯一独属于中国的,张颐武说:“在文学现代化之后,传统的那些文学形式,诗词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基本上都断裂了,那种传统的填词作诗、《红楼梦》一样的小说写作,都没有了,唯有武侠,成功地完成了现代的转型,既继承了传统的写法,同时也吸收了现代小说写作中的技巧、手法以及理念。比如梁羽生,他的小说很多还是用章回体的,但是在写作上,现代小说对于人性的探索同样出现在他的小说里,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梁羽生的小说中,善恶不再那么分明。金庸亦如是,他对于感情的描写、对于人性的表现,都在使用现代文学的方法,同时把传统的侠的观念融合其中。古龙则另辟蹊径,他的那种散文诗式的写法,短句、短篇,强烈的画面感,层层相扣的悬念设置等等,既有传统古诗词悠远典雅的意境,同时借鉴了太多现代文学乃至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武侠小说终究从璀璨夺目变得黯淡无光了,在今天,类型小说的繁荣远远超过了古龙的时代,但武侠小说,却再也没有了当年的辉煌,张颐武说:“原因是多样的,第一,高峰太高,金庸是武侠小说中极其重要的作家,但是反而使后来人走不出他的窠臼,无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古龙是一位特殊的作家,在金庸的时代做出了新的尝试,并且成功了,但是他这种剑走偏锋的做法,非常难,需要的条件非常多,而且,看多了本身也可能会产生疲劳。这或许是人们之所以觉得他的成就不如金庸的原因。第二,后继乏人,金古梁温之后,港台也有新派武侠,至今也还有武侠创作,但武侠已经整体衰微了,更多时候,融入到了其他的类型文学中”。

  从武侠中学习

  在今天,古龙去世三十年后,类型文学早已飞速发展,青春、言情、玄幻、科幻、推理、悬疑等等,诸多的类型在不断地增多,而网络的普及,更使得类型文学的创作进入了高速时代。

  数十万的网络作家,每年天文数字的类型文学作品,但是却至今没有出现金庸古龙这样的经典作家。张颐武说:“从今天的类型文学,在高速的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的作品,出现了大量的作家,不能说没有好的,比如说《三体》,就是很好的作品,《花千骨》影响力也很大。但是像金庸古龙那样的超级作家,确实还没有出现,这和时间太短有一定的关系,或许慢慢沉淀,可能会留下来一些好的作品,当然,相对于金庸古龙那些作家,今天的作家也还有许多可以学习的”。

  一个超级作家的出现或许偶然,但一个经典时代的诞生,却有其原因,张颐武说:“首先,市场的考验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类型小说是通俗文学,它和严肃文学并不一样,经典都是从市场中打拼出来的,在大浪淘沙中最终留下的,才是经典,梁羽生、金庸、古龙都是如此。第二,用功,只有坚持不懈地创作,才能在市场中形成一个作家独立的品牌,金庸十四部经典,古龙更多。现在的作家可能对于下游的产品更加了解,他们善于发挥产业链的优势,拍电影、制作游戏等等,但是在坚持上应该多学习,有的作家写一两部就不写了,好不容易培育出来的市场也就没有了”。

  经典的出现,和本身足够好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张颐武说:“这也是需要学习的另一个方面。梁羽生、金庸、古龙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都非常好,对中西文化的了解极深,不仅仅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同时又吸收了大量西方现代小说创作的优点,这种全面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经典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侠风还能再起吗?

  网络时代,武侠小说沉寂已经多年,古龙去世三十年,当年的武侠迷们怀念武侠,也怀念自己青葱的岁月,但是怀念过后,武侠还能再次辉煌吗?

  在张颐武看来,这或许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他说:“生活变了,金庸古龙的时代,现代化的转型还在初期,传统的生活方式还有遗留,传统的价值观还有许多人在保留着,但是到现在,全球化时代,传统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消失了,年轻人不大可能再对那样的生活方式、那样的价值有太多的兴趣。武侠更多时候,变成了其他类型文学中的一个元素,比如说《花千骨》,它不是武侠,但里面同样有哪些神乎其技的东西,但是更多的,它所映射的是现代中产人群生活中的东西,因此它有这么多的受众。而武侠,在今天显然和年轻人的生活、中产人群的生活完全不相干了。所以,至少在现在,还看不出来它有复兴的迹象”。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张颐武说:“武侠小说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但是却没有完成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化,所以,尽管这些年来一直都有一些作家尝试去写武侠小说,也有一些很不错的作家,但他们的影响力还是不太高,而且在慢慢变得更弱。”

  能否期待武侠小说真正完成后现代转型?张颐武说:“这需要一个像金庸那样的超级作家,但这样的作家能否诞生,有必然也有偶然,如果没有金庸,现代武侠在当年可能没有那么高的成就,同样的,在未来,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创出新路的作家,就很困难”。

  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