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蒙:文学有“免疫力” 不会因一时的夸张混乱

2015年09月30日 07:57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 

  昨晚,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本届“茅奖”评委、正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中青年作家等近500人参加了颁奖典礼。《江南三部曲》的作者格非、《这边风景》的作者王蒙、《生命册》的作者李佩甫、《繁花》的作者金宇澄以及《黄雀记》的作者苏童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殊荣,五位相继登台领奖并致答谢词,流程简洁而朴素。

  格非:文学是重要的矫正力量

  凭借《江南三部曲》获奖的格非首个上台领奖,他在感谢词中追溯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源流。他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老舍、巴金等文学巨匠奠定了长篇小说基础,也确立了中国长篇叙事文学的新高度。在他看来,再往前推的一个高度就是明清的章回小说,不过他表示,不论是中国现代的长篇小说还是明清的章回体小说,都是扎根在史传传统的沃土之上,“《春秋》和《史记》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他在致谢词中多次提及司马迁,格非认为这类文学巨匠的写作抱负在于“明是非、正人心、传风俗”,并表示,“在文学日趋娱乐化的时代,司马迁等人的伟大抱负对于我们是一个必要的提醒,因为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文学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矫正力量”。在他看来,文学写作不仅仅关乎娱乐和趣味,“也关乎良知、关乎是非、关乎世道人心”。

  王蒙:这份荣誉归功于新疆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很少有作家如此满怀热情、如此饱满生动地展现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图景”,这是评委给王蒙《这边风景》颁奖词中的一句话。让81岁才得“茅奖”的王蒙“感动的是对于40年前才动笔,近年才出版的这部作品的肯定”。在他看来,“文学不相信空白,不怕事后诸葛亮,该延续的自然要延续,该弥合的也不难弥合”。他表示,“文学不会是得奖热闹一阵就夭折,我始终相信文学有‘免疫力’,它不会因一时的夸张混乱,不会因一时的冷遇而沮丧,不会因特殊的局限而失去它的真诚和动人”。

  《这边风景》被誉为西域的“清明上河图”,王蒙把获奖的这一份荣誉归于新疆这片土地。在王蒙眼里,这个奖是“奖励了一个新疆故事”。他怀念新疆的友人,怀念那一段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快乐。“在那一段找不着北的日子里,我学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民族文化,写人民、写边疆”。即使在相对冷冻的环境中,王蒙的文思仍如泉涌,“追求的是精神生活的美好”。王蒙很感恩新疆那一段难忘的时光,“我把这份荣誉归功于新疆。奖的可爱来自文学,获奖的意义在于来推动文学,不是为了获奖而创作文学,奖重要,而文学更重要”。他希望文学奖“强调奖的文学内涵、文学意义、文学判断”;他也期待大家更多的是对文学的关注、对作家与作品的关注、对作品公开公正的批评,“而不是庸俗、无聊的对于文学奖信口开河的嘀嘀咕咕”。

  李佩甫回忆做鞋的父亲

  李佩甫1977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10部长篇小说。在花甲之年获得“茅奖”,他称对自己而言“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他的致谢词围绕自己做鞋的父亲展开,每一次提到“zuoxie”二字时,他特意提高的语调逗得全场大笑。

  李佩甫的父亲从12岁开始当学徒,60岁退休,工作了48年。22年前,他给儿子李佩甫做过一双棉鞋,“如今这双皮棉鞋依旧在鞋柜里放着,我每年冬天还会拿出来穿”,在李佩甫眼里,父亲是个好鞋匠,但“我不知道我的作品22年后还有没有人看”。他回忆称,有一次下乡,有一个农民问他干吗的,“我回他‘作协的’,他接着问‘哪个厂的?’我笑了,他接了一句‘哦,个体户’”。李佩甫戏言至少自己是一个“个体手工劳动者”,他不知道自己“产品能否超过我父亲,父亲做了48年鞋,我才写了38年”。他庆幸写作是他的工作,“因为写作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李佩甫称,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名为《小鲜肉秒杀老作家》,文章的意思是时代变了,人们在阅读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的确,社会的变化让人瞠目结舌,但真正让人关注的不是担心被年轻人打败,而是面对变化时,自己怎样找到准确的表达方式”。

  京华时报记者易小燕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