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爱玲《<小团圆>手稿复刻》出版 全书619页

2015年10月20日 09:11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 

《小团圆》封面

  为纪念著名作家张爱玲逝世20周年,新经典文化推出《<小团圆>手稿复刻》并于昨天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举行研讨活动。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著名画家冷冰川、张爱玲文学研究专家陈子善,《<小团圆>手稿复刻》策划人止庵等到场和读者一同分享了成书原委。

  《<小团圆>手稿复刻》全书619页,以散页装形式,依原稿实际尺寸复刻,单张印刷,完整呈现手稿原貌。手稿装帧采用全包式函套,紫红色的布面恰似《小团圆》中提到的“深紫的洞窟”,是张爱玲生前最爱的色彩,浓烈、典雅、神秘。

  时隔六年,面对当年《小团圆》出版时曾经遭受不理解的宋以朗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小团圆》究竟该不该面世?研讨会上,宋以朗做了正面回应。

  宋以朗说,他的母亲2007年去世,2009年他开始管理张爱玲的文学遗产。发现了手稿《小团圆》,“我可以出版这本小说,也可以销毁这本小说,也可以不处理,可以等待其他人来做这个决定。但是,我看不出来有谁可以做这样的决定,所以还是需要我来做这个决定。”

  《小团圆》出版后,宋以朗当时感受到很大压力,“外界的舆论有三种,一种是《小团圆》应不应该出版。当时有人说应该出版,也有人说不应该出版。第二种反映是知道有这本书出版,买了看完以后,写出自己的感想,通常都是非常八卦的新闻,没有什么意思。”宋以朗说他比较想看的是第三种意见,“我想看看大家对《小团圆》的文学看法。当初不见得那么多,可是在今天,比如陈子善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里面讨论张爱玲的文章都离不开《小团圆》。今天的‘张爱玲研究学’也因为《小团圆》而变得完全不同。所以我觉得我当年决定出版是对的。” 扬子晚报记者 蔡震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