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主要看气质”为何能风靡朋友圈

2015年12月09日 09: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这两天,估计很多人都被叫做“主要看气质”的游戏刷屏了,或者自己就曾参与其中。笔者想追问的是,这样一个游戏为什么会如此火?背后的传播规律是什么?人们参与游戏的心理机制又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下游戏的规则:某人在朋友圈发一张自己的照片,并配上“主要看气质”的字样。如果有朋友点赞或者评论,那么发状态的人就可以通过私信要求那些点赞或评论的朋友,要么发一张自拍照并配上相同的文字,并且不准说明是游戏,要么给自己发5.21元的红包。

  从传播的角度讲,照片具有自我披露的功能,“气质”隐含有戏谑的味道,“5.21”的谐音有某种特殊的含义,点赞和评论则拥有了参与游戏的心理基础。这样一个游戏之所以能够快速蔓延,主要是满足了“病毒式传播”社交、娱乐、变异的要素要求,再加上社交平台本身所特有的传播方式,即通过朋友圈套朋友圈的方式实现参与人数的几何级增长。

  游戏通过社交平台扩散,人们参与游戏的基础是线下真实的社会关系。对于一个喜欢晒自拍照的人来说,这样的游戏根本就不存在问题,反倒是多了个乐子。对于那些不习惯在朋友圈晒照片的人,完全可以用其他搞怪、搞笑、夸张的照片代替,或者根本就不去理会。除此之外,参与者可以在不改变游戏本身的前提下对规则进行变通或修改,比如红包金额、配图的文字,使其变得更加个性化。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或许你正想发一张自拍照而苦于没有一个借口,或许你只是为了应付某个朋友的邀请而勉强为之,或许你对这样的行为有着莫名的反感……只是,当你收到或没收到一个朋友要求你参加游戏的私信时的感受,其实可以从某个侧面反映你们线下关系的真实状态,以及对彼此关系的心理期待。就微信朋友圈状态发布的技术而言,给谁看不给谁看,提醒谁看,都是可以控制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有人担忧的隐私问题,在技术上是可以部分解决的。若要说绝对的隐私,互联网上其实人人都是透明的。此外,照片作为一种图像,其构图、风格,以及背后想要表达的意思等,其实有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就游戏本身而言,如果你是游戏的被动参与者,点赞或不点赞、评论或不评论,接到朋友的私信之后,发不发红包、参与或不参与,都是具有选择权的;如果你是游戏的发起者,发布什么样的照片和文字,拥有选择权和编辑权,时间和空间是可控的,对于参与到你所组织的游戏中的朋友,你想邀请谁参加、不想邀请谁参加,也是具有选择权的。也就是说,游戏如何开始、怎样结束,都是根据你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决定的。每个人在这个游戏中,可以既是参与者,也是组织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游戏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一种游戏既有社交、娱乐的功能,又能使个体拥有主动权和控制权,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其为什么风靡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也有人会追根溯源,说该游戏起源于某明星新专辑发布的自拍照,暗指可能是一种网络营销的手段。若果真如此,这样的营销无疑是成功的。游戏的特质、传播的要素、心理的需求,加上社交媒体的属性,使基于游戏的传播和基于传播的游戏融为一体。至于商业宣传与社交游戏的伦理,那是需要另外讨论的问题。谢建东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