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中华门藏兵洞变文创店 城门挂春联为申遗加分

2016年01月20日 14:13 来源:江南时报 参与互动 

藏兵洞里的文创店。交汇点记者 张可 摄

文创产品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这段南京人童年时都吟唱过的童谣,抒发了几代老南京们对南京城墙真挚的情感和念想。为助力“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成功,南京城墙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开发了文创产品传播城墙文化,还通过向全球征集春联来扩大南京城墙的影响力,让“城门挂春联,古都开门红”以春联为媒介红遍全球。

  交汇点记者 程岚岚

  创新:中华门藏兵洞“变身”文创店

  还记得故宫博物院以及南京博物院开发的那些别致的文创产品吗?古朴的编钟可以做成调味罐带回家,朝珠也可以变成耳机挂脖子上,竹林七贤变身冰箱贴在厨房“看”你做菜,陈之佛的花鸟“飞”到夜灯上“陪”你加班……2015年下半年,南京城墙也推出了自己的专属文创产品。

  带有铭文的城砖可是南京城墙的一大特色。虽然不能带走城墙砖,但你可以带一套书签或者一把扇子走,书签、扇子上的铭文图案,都带有吉祥寓意。1368年,朱元璋号令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5省各府、州、县,以及军队卫、所等近200个单位的百万余军民承担和组织人力制坯烧造城砖,将烧造好的城砖统一运往南京用于修筑城墙。由于烧制城砖皇家有着严格的规定,因此每一块城砖都有铭文,只是有些铭文已经在650年的风雨中风化消失了。

  这些城砖,它们有的刻着州、府、县及官员的名字,有的则刻着乡里总甲、甲首、小甲等组织和烧砖人的名字。现在,这些铭文已经成了南京城墙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位正在买文创产品的游客张闻霁说:“我喜欢的就是墙砖铭文上透出的古朴的味道,650年的时间好像全部凝固在这小小的一块城砖上,诉不尽的风华。”

  亮点:给南京城门挂春联活动助力申遗

  这几天,南京乃至全国、以及全球华人谈论最多的热点话题,当属南京城墙面向全球公开征集春联了。短短一周时间,组委会就迎来了1800多位热心参与者,征集了近3000副原创春联作品。其中,不仅有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楹联爱好者,也有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诗人、书法家以及海外的华人华侨诗人、作家。他们有的已是耄耋老人,有的正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还有的仍在孜孜不倦的求学阶段。

  虽然这些春联创作者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却纷纷不约而同地把他们对南京这座城市深刻的记忆、认识和情感,以南京城墙为契机,借春联抒发了出来,在为金陵增添过年喜庆气氛的同时,也向全世界宣传了南京的城墙和城墙650年的厚重历史。

  “只要是有中国人在的地方,就有春联。它不单单只是文人墨客舞文弄墨的文学载体,也是普通老百姓迎接新年、增添喜庆气氛、讨个吉祥口彩的手段,雅俗共赏。”春联征集组委会专家组成员不约而同地认为,挂春联这个活动开创了南京城墙合理开发使用的先河,将为助力“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成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其分量已经足够书写在史册上。”

  目标:南京城墙将成立自己的保护基金会

  2015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正在陕西考察调研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登上西安古城墙,听取有关西安城墙保护情况介绍,考察西安城墙保护状况。习近平说:“这是世界级的宝贝,要保护传承好。”城墙之重,在国家领导人的心目中可见一斑。

  记者从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获悉,2016年,该中心将按照申遗要求,深入开展中国明清城墙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和国内外城墙的比较研究;对照申遗标准,启动建立南京城墙全面监测体系、数据库和档案中心,建立南京城墙文化遗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真正实现南京城墙保护模式由传统向数字化、现代化的转变。同时加快推进南京城墙博物馆建设。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完成建设施工,基本完成馆内陈列设计,倾力将其打造成国内有影响、有特色的智慧博物馆,力争早日对外开放,为城墙申遗奠定扎实的基础。

  此外,着力构建南京城墙全面保护体系也是明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根据《南京城墙保护规划》和《南京城墙保护条例》,进一步健全南京城墙安防监控系统、本体修缮、日常维修养护体系以及突发事件和应急抢险机制;编制《南京城墙利用方案》;成立南京城墙保护学会和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同时,城墙人还将进一步提升城墙景区服务水平,加大文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持续推进“书香满城”文化品牌建设,力争实现文化资源上的共享。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