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弟子后辈忆梅葆玖留下的话:关键是认真对待艺术

2016年04月26日 13:56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梅葆玖,因支气管痉挛,深度昏迷,经多方抢救无效,昨天1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本报记者 诸葛漪

  谦和厚道,从不批评人,音响发烧友,猫奴……走下舞台的梅葆玖,留给弟子后辈的,有关于表演的谆谆教诲,更有值得回味的为人处世之道。

  田慧:老师喜欢在侧幕看戏

  去年12月,上海京剧院梅派青衣田慧演出《西施》,梅葆玖又一次坐在侧幕观看弟子演出,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田慧说:“老师说,如果他坐在观众席,不断有人要签名,会打扰演出,观众看不好,演员演不好。他喜欢在侧幕上场门摆张椅子看戏,还说这样看得真实。”

  在上海戏曲学校学习时,田慧因为在《玉堂春》中出色地扮演了苏三,被引荐给梅葆玖。“老师来戏校,让我讲了几句念白,又演了一段《贵妃醉酒》,马上就答应指导我。他带着我上电视,一起演《御碑亭》。”2008年,田慧正式拜师,“老师对我的教导不仅在专业艺术领域,更多的是为人之道——谦和有礼、善待所有人。”

  田慧第一次去梅葆玖北京家,被眼前景象惊呆了,“老师家在胡同旮旯里,住最里面一间,除了床和椅子,堆满音响资料。他特别爱小动物,他有哮喘,医生叮嘱不要养猫,可家里还是养了很多猫。”田慧眼中的梅葆玖“对生活太不计较”,夏天总穿那几件花衬衫,除了唱戏之前要吃牛排和苹果保持体力,几乎没有其他生活上的要求。

  日常事务繁忙的梅葆玖几乎不用手机。田慧找他,常常是晚上10时打梅家电话,“老师很忙,前几年与癌症搏斗直到康复,始终没停下工作。医生叮嘱他要定时吸氧,氧气瓶一直放在家里,可没动过。老师说,我每天这么忙,不能被吸氧给牵绊住了。只有晚上10时后,老师才有空做自己的事,比如听听音乐、听听戏。”

  “不管对待什么人,不管认识与否,老师始终谦和尊重。”剧团请梅葆玖指导青年演员,他总乐意倾囊相授,“老师总说,关键是年轻人认真对待艺术,而不是只想来我这儿挂个名字。”

  来上海,梅葆玖喜欢住在岳阳路教育会堂,一有空就骑自行车逛音响店,“老师特别喜欢西洋音乐,他在《大唐贵妃》《西施》《太真外传》唱腔中,融入西洋音乐元素。他常说,梅派讲究移步不换形,要根据角色需要设计表演。”

  史依弘:他呼吁京剧多进校园

  “梅先生开明宽厚,从来不会因为你不是他的弟子就有门户之见。只要你认真学戏唱戏,就是这行的继承人。”上海京剧院梅派青衣史依弘,师从戏曲声乐研究专家卢文勤。有一次,史依弘要演出《二进宫》,手头只有卢文勤记录的梅兰芳唱腔曲谱,没有录音资料。“我找到梅葆玖先生,他一口答应帮我找资料,说过两天太太正好去上海,让她带给我。”放下电话,史依弘并没抱太大希望,“时间那么紧,梅先生又那么忙。”没想到,过了两天,她真接到梅葆玖妻子的电话,“她告诉我,资料带来上海了,让我赶快去拿。”

  梅葆玖身上有着梅家特有的中正平和之气,用史依弘的话说,“梅先生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非常顾及别人情感,不温不火。我们排演《大唐贵妃》尝试在京剧中加入交响乐元素。第一次探索,有许多未知数,从舞台设计到表演都要不断修改,所有人都快急疯了。只有梅先生不着急,慢悠悠说,再来两遍。”

  梅葆玖也有“着急”的时候。今年全国两会,史依弘与梅葆玖分在同一个小组,“梅先生很洒脱,不计较名利,对其他事都不太在意。小组讨论,大家都是即兴发言,唯独梅先生认真手写了几页发言稿,这让我很惊讶。这几年,他一直在呼吁保护传统文化,振兴戏曲,让京剧多进校园。他从不固步自封,不保守,对京剧音乐、布景都有自己的创作理想。”

  魏海敏:反复看自己演出挑毛病

  今年初,台湾著名梅派青衣、国光剧团领衔主演魏海敏收到一卷22年前的录像带,内容是1994年魏海敏与梅葆玥(梅兰芳独女)共同演出《武家坡》,录像带盒子上写着“梅葆玖录制”。这不是魏海敏第一次收到来自梅葆玖的录像带,“老师喜欢拍摄自己演出、学生演出,反复看、挑毛病、琢磨,将录像作为礼物送朋友。”梅葆玖称魏海敏为“我的开门弟子”,1988年两人就有师徒之谊。

  口头拜师第二天,魏海敏在香港和梅葆玖吃饭,“我向老师请教《霸王别姬》的问题,老师拿起桌上的筷子,比作虞姬的剑,当场演示起来。”魏海敏既惊讶又感动,“老师完全没有架子。其实,那时我们没见过几次面,还说不上熟识,老师就把自己的表演感悟倾囊相授。”

  每次去台湾地区演出、讲学,除了剧院,梅葆玖最爱去音响店。魏海敏回忆说,“老师有各种各样的拍摄器材、最新型号摄像机,堪称发烧友。他非常关注时事,任何话题都能聊。他常说,梅兰芳先生没有门户之见,不断感受东西文化。京剧与交响乐结合,合声方式让京剧音区变得更广。”魏海敏每次来京,都会和梅葆玖一家吃烤鸭,“老师好客,吃饭经常请一大桌子人。他幽默,爱自我解嘲,叫自己‘丸子’(票友),因为有一次办演出,他像票友一样募款。”随和之外,魏海敏也见识过梅葆玖严谨一面,“不论参加什么类型演出,即便清唱几段,老师也会认真准备,坐在车上就开始喊嗓子。”

  李健:对业余学生一视同仁

  梅葆玖对于业余学生一视同仁,言传身教并行。医学博士李健酷爱京剧,经人介绍认识了梅葆玖,此后便不断收到梅葆玖寄来的《太真外传》《洛神》《宇宙峰》录音带及照片。“拜师只是形式,重要的是学到东西。”李健对梅葆玖曾经说的话记忆犹新。2000年,梅葆玖正式收李健为徒,对他提出两个要求,“艺术要规范,不然磕六个头都没用。医务工作是本职,一定要对病人负责。”

  “从‘挂帅’脚步、头本‘虹霓关’亮相速度到‘别姬’剑舞的仙人指路,右手一定要齐耳出,老师怎么教专业学生,就怎么教我。我演出《虹霓关》时有两次赶场,老师亲自动手,监督我的妆容。他还教我遇到困难不要着急,与其着急上火,不如乐观面对。”梅葆玖登台演出,常让李健在后台观摩,“每次化妆,老师都会自己用插针把片子中间空隙一点点填满。”纪念梅兰芳诞辰110周年,梅葆玖在上海主演《贵妃醉酒》,“开场刹那,老师把扇子换了一面,把大朵牡丹花亮给观众。”

  “甘于寂寞,潜心修性,以此为乐。”这是梅葆玖教给所有弟子、后辈的话。

【编辑:魏巍】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