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去曲未终——众人悼念梅葆玖

2016年04月26日 20: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梅葆玖先生的徒弟李胜素(左一)等在灵堂。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视频:《梨花颂》中缅怀梅葆玖 弟子回忆老师数度哽咽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 题:人去曲未终——众人悼念梅葆玖

  中新社记者 高凯

  “我分明见你飘飘欲仙展彩屏,切莫道云海迢迢星河远,我盼相逢⋯⋯”挚爱的《梨花颂》依旧款款唱来,歌声的主人已飘然远去。

  2016年4月25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在京病逝,享年82岁。

  26日,北京京剧院为梅先生设置灵堂,包括其入室弟子李胜素、京剧名家于魁智在内的众多亲朋好友前来吊唁。

  昨夜刚从西安赶回北京的李胜素提及恩师数度哽咽,“老师去得实在很突然,我们本来还在商量再排《大唐贵妃》的事情,他对这件事非常有激情,计划着演出最后还要登台表演,他有很多想法,没想到竟无法继续⋯⋯”

  “老师这一去,对于中国京剧的损失难以估量,但是我们还要继续,他想做的事情,我会尽全力继续下去,《大唐贵妃》一定要排要再演,完成他的心愿。”

  李胜素含泪回忆,“老师的戏,他后来最喜欢的也正是现场这首《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梨花颂》,‘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这正是老师⋯⋯”

  这部令梅葆玖念念不忘的《大唐贵妃》取材于梅兰芳上个世纪20年代名剧《太真外传》,整部戏在全力展现梅派魅力的同时,舞美华丽精致,音乐上还加入了交响元素。

  曾经担任《大唐贵妃》导演的著名导演郭小男称,“一切来得太突然,此前我们一直在讨论这部戏的复排。梅先生那种要让京剧与世界文化对话的迫切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已到晚年,但是他并不想停下来,他一直以来在做继承。与此同时,他非常强烈地想找到京剧的一个新的表达状态,这个状态是能够与世界对话的状态。”

  郭小男感叹,“现在梅先生突然离开了,没有完成《大唐贵妃》的复排,我相信这会是他的一个遗憾,但他一直以来的继承留下了很多,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愿意继续努力去完成梅先生的心愿。”

  或许所有的人都逃不过命运,都有自己的遗憾,梅葆玖曾经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程机械,为了父辈的期许进入梨园,然而他最终的遗憾却终是与戏痴缠⋯⋯

  灵堂正中,遗像中的梅葆玖侧身而坐,神态雅致,笑容温厚。

  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品念离去的故人,发现愈加不舍。

  老生名角于魁智说,不管是《大唐贵妃》还是舞台剧《梅兰芳》,每一次有合作梅先生都倾尽全力提供帮助,“尤其是排《梅兰芳》,梅先生的亲力亲为,言传身教,具体指导,才让我的心里有了底,对表演有了信心。梅先生的离去,让人痛心,但值得庆幸的是,梅派艺术在梅先生的努力下,可以说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支撑着京剧艺术的舞台。”

  梅先生的弟子刘亚新说,“先生说传艺最重要是准确,他讲戏不厉不急,严谨精细”;他的弟子姜玲说,“在戏外,先生的德行处处让人敬,不管眼前的人是什么身份他都一视同仁,对所有人都一样客气、尊重”;与他同住干面胡同的街坊说,梅先生在胡同里经常骑着自行车买东西、冲相片,对邻里亲切热情,“甚至只要是能做到的,几乎不曾拒绝我的要求,看戏、照相、写字⋯⋯”

  《梨花颂》此刻唱至“金风玉露绕祥云,我那天长地久的至爱⋯⋯”

  斯人已去,曲声未绝。(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