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因病去世 茅奖路上多有曲折

2016年04月30日 03:0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白鹿原》的初稿,陈忠实是在他家的老祖屋里完成的,起初就是拿着一个大笔记本在膝盖上写,直到1989年1月,他才在这张小桌子上继续写。

陈忠实(1942-2016)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白鹿原》是其代表作,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其他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白鹿原》限量手稿本。

《白鹿原》20周年典藏精装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因病去世

  享年73岁,此前因舌癌恶化被送医急救;凭借《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

  一个属于文学的名字,昨日刷屏了各大媒体网站和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这个名字是陈忠实。这位和路遥、贾平凹一道被誉为“陕西文坛三座大山”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在昨日早晨7点40分左右,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享年73岁。

  文学评论家白烨称,前日早晨,陈忠实因舌癌恶化,癌细胞扩散,突然吐血不止,被送往医院急救。白烨从西安朋友那儿得知,虽然持续抢救,但状况堪忧,结果“实际上就二十个小时就没了”。白烨回忆,去年12月,陈忠实因为胸部长的瘤子,曾入院动过手术,之后精神面貌比较好,他还曾在西安举办的一场文学研讨会上见到过术后的陈忠实。

  贾平凹前日去医院看望了陈忠实,当时陈忠实已不能说话,但意识还是清醒的。“老陈是一个很杰出的作家,为中国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他的去世,我们确实很悲痛。这真的是中国文坛的一个损失。”

  销声匿迹

  为写《白鹿原》 藏身农家院

  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其实是一个“老派作家”,他不会上网,写作的时候不会用电脑,他说自己的工作方式都是“原始的”。这位农民出身的作家,1942年出生在西安灞桥西蒋村。刚上初中时,不管风雨冰雪,父亲都会骑着自行车驮着一口袋馍给儿子送到离家很远的学校。除了馍,父亲还会从自己珍藏的一大木箱书籍中,时不时拿出几本给他送去。到初二时,陈忠实就对文学产生兴趣,开始动笔写小说。1962年,从西安市三十四中毕业后,他在西安郊区当中小学教师,并自修大学,三年后发表小说处女作《夜过流沙沟》。

  陈忠实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驰骋过一阵文坛,短篇小说《信任》1979年就获“全国优秀小说奖”,以后中篇小说、报告文学又接连在全国获奖。陕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陈忠实好友李星评价他的创作:“陈忠实写作初期的最大特点是,农村日常的种种色色,在他笔下尤显逼真,充满了强烈的美感。”

  但到1987年,已担任陕西作协副主席的陈忠实却销声匿迹了,只留下一句话:“如果50岁还写不出一部死后可以作枕头的书,这一辈子就白活了!”那时他45岁。

  彼时,他回到了老家西安东郊灞桥区西蒋村的小屋院落潜心创作,在农家小院一住就是多年,直到其呕心之作《白鹿原》出版后,他才回到西安。

  呕心沥血

  “茅奖”路上多有曲折

  《白鹿原》是陈忠实一生的代表作,它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小说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鹿三、朱先生这些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内含的典型形象。

  这本被誉为“中国的民族秘史”的长篇小说,创作历时四年。1988年清明前后,陈忠实打开了大16开的硬笔记本,写下《白鹿原》草稿开篇第一句:“锅锅儿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直至1991年腊月二十五,他的眼前出现原上最坏的男人、与白嘉轩作对一生的鹿子霖的尸首。他写完书稿最后一行文字:“天明时,他的女人鹿贺氏才发现他已僵硬,刚穿上身的棉裤里屎尿结成黄蜡蜡的冰块。”

  对于《白鹿原》的写作,陈忠实说:“我在创作时必须把自己关在屋里,这里笔下的人物仿佛都在我的周围活动,要是屋子里进来一个人那些人物都吓跑了,我也就写不出一个字了。”

  凭借《白鹿原》,陈忠实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其间过程多有曲折。起初这本小说没有被列入候选名单,原因是“意识形态倾向于情欲方面的大胆描述”引起了很大争论。部分评委提出,作品中儒家文化的体现者朱先生,将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比作“翻鏊子”,应以适当方式予以廓清,并且,与思想主题无关的直露的性描写应加以删节。据《白鹿原》的审阅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何启治先生回忆,最后是老评论家陈涌的明确支持,才为这部作品入围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后,陈忠实根据评委会的意见,对《白鹿原》删改了两三千字,并于1997年12月推出了修订本。几经周折,陈忠实终于在1998年4月20日,登上了茅奖颁奖台。

  据不完全统计,《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迄今已发行逾200万册,在国内外读者中反响强烈,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陈忠实的老友白烨认为,虽然陈忠实写了很多作品,但“《白鹿原》几乎把他掏空了”。1993年第一版《白鹿原》问世后,曾有河北石家庄一个作者给陈忠实写信,信中说:“我不知道你还能不能活着看到我这封信,因为在我看来,《白鹿原》的作者不死也得吐血。”对此陈忠实说,“我不过和当代所有作家一样,渴望通过自己的笔,画出这个民族的灵魂。” 采写撰文/新京报记者 柏琳

  ■ 关键词

  家族史、农裔城籍、

  当代史诗?

  陈忠实离世,有读者说,“他回白鹿原去了”。而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位作家以及他留下的《白鹿原》?

  ●家族史

  《白鹿原》写成于陈忠实的老家祖屋。他从老族人口中拼凑家族记忆的碎片并查阅县志,从中,走出了以族中先祖为原型的老族长。

  通过家族史来书写中国百年来的变化、颠覆和重写主流意识形态之下的历史,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常见主题。《白鹿原》1997年修订本出版后构成了一种范式。

  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大家族叙事在文学世界里构建着根植于传统文化、受制于个人经验与思想意识的家族意象,与现实存在偏差。文学评论家郜元宝则提点《白鹿原》易被忽略的精妙之处:“《白鹿原》表面写了许多儒家的事,实际揭示的是乡土中国更占势力的道教文化的复杂形态。儒表而道里,才是《白鹿原》所成功描写的中国乡土社会的真实文化状态。”

  ●农裔城籍

  “农裔城籍”是1989年评论家李星针对陕西作家提出的概念。生于农村,又进入城市,他们在对乡土生活与城乡结构的平视、俯视甚至逼视中,表达着在身份、地域的认同与融入中的冲突。作家及其作品都成为时代发展中真诚的精神文本。这群作家中,路遥将乡土置于中国的改革进程和城乡结构中审视。而陈忠实与贾平凹则关注乡土世界的伦理和人情。

  在《白鹿原》出版后,有记者曾询问陈忠实为何不把20世纪的下半个50年书写下去。陈忠实回应,因为说不清。

  “这说明陈忠实很老实”,文学评论家杨庆祥说,“他的生命经验与认知能力足以把握白鹿原描述的那段历史时期,但无法把握90年代后的市场化等变化。陈忠实是对自我定位和认知很准确的作家”。

  ●当代史诗?

  《白鹿原》被称为描述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评论家白烨也称其为史诗性作品。根据它改编的话剧、影视作品亦被冠以“史诗之名”。

  然而,史诗是一个古老的文体,自口头文学时代就已存在。将“史诗”用于对当代文学作品的定位是否合适?“当代史诗的概念始于1949年以后一系列关于革命历史的书写,以革命历史小说为主。它们讲述革命的起源与合法性。‘史诗’与‘史诗性’是一种借用。之后这个概念一再被使用,但这种叫法并不严密”。杨庆祥说,当下人们对讲述较长时段内历史变迁、篇幅较长的作品常冠以“史诗”之名,但以“史诗”描述当代文学作品定位这一做法仍值得商榷。

  采写/新京报特约记者 孔雪

【编辑:吉翔】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