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世界非遗和林格尔剪纸“保卫战”

2016年05月30日 15: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通讯:世界非遗和林格尔剪纸“保卫战”
图为年轻的剪纸“学生”获奖 张玮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30日电 题:世界非遗和林格尔剪纸“保卫战”

  作者 张玮

  “从小看母亲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剪出各种图案,我就特别喜欢。十几岁的时候,我便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剪纸艺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72岁的和林格尔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陈玉莲如是向记者讲述。

  30日,在“第七届内蒙古盛乐芍药节”举办期间,“世界非物质文化花王剪纸”活动同时在和林格尔县举行,七八位平均年龄60岁左右的和林剪纸老艺术家带领着十几位平均年龄20岁左右的“徒弟”们,现场表演和教学剪纸艺术。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和林格尔剪纸是中国北方剪纸最具代表性的剪纸文化遗存之一。

图为老一辈剪纸艺术家与自己“徒弟”的作品 王少晶 摄
图为老一辈剪纸艺术家与自己“徒弟”的作品 王少晶 摄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向工业文明的极速转型,和林格尔剪纸的发展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濒危状况。

  1998年,和林格尔县成立了内蒙古第一个旗县剪纸艺术组织——和林格尔剪纸学会,和林格尔剪纸艺术“保卫战”正式打响。

  陈玉莲一边“舞动”着手中的剪刀和红纸,一边告诉记者:“以前不懂得传承,就是觉得好看。现在看来,我们用毕生心血去热爱的这个艺术不能消亡,要让它们更好地传承下去。所以,村里只要有人喜欢剪纸,我就免费带着他们学。”

  2003年,和林格尔县被中国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

  在活动现场的案台前,剪纸艺术家们一手持剪刀,一手调整着纸的角度,薄薄的剪刀在手中灵巧地翻转,最后拉开一幅美妙的“草原骏马”图,又或是一幅生动的“田间耕作”图。

  内蒙古剪纸学会会长段建珺介绍道,内蒙古的剪纸很有特色,它有非常深厚的草原文化,尤其是以黄河流域和蒙古高原结合的过渡地带,凡是有妇女、召庙和民俗的地方都有内蒙古剪纸艺术的存在,而以和林格尔为代表的遗存非常普遍。

图为正在剪纸的剪纸艺术家 王少晶 摄
图为正在剪纸的剪纸艺术家 王少晶 摄

  “我4岁的小孙子和外甥女经常缠着我学剪纸,他们剪一些简单的小鸟、小花图案,然后捧着自己的‘佳作’喊着让我帮他们‘指点’。这让我很欣慰,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一定会倾我所有教给他们。”57岁的武密团高兴地说。

  段建珺表示:“我们一直在努力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人。在中小学成立和林格尔剪纸传习教育基地、在大学建立剪纸社团,我们的传承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走进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剪纸传承发展起来。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是这项非遗项目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解决了传承人青黄不接的现状。”

  和林格尔县政府提供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当地已累计抢救、发现珍贵的原生态和林格尔剪纸七万余幅,发现和保护老一辈剪纸传承人近3000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95后”学生刘伊娜说:“红色的剪纸漂亮又喜庆,如果可以,我会一直坚持,把它传承下去。”

  武密团的儿媳妇大学本科毕业,“我帮婆婆开了个网店,通过售卖剪纸的方式去传承这项艺术,一年收入几千元人民币,价格不贵,只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她说,婆婆可以根据客人的需求剪出他们想要的图案,用来装裱或收藏。(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