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端午源头”湖南汨罗:传承演化悼屈原

2016年06月09日 16: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探访“端午源头”湖南汨罗:传承演化悼屈原
汨罗江边屈子祠 付敬懿 摄
龙舟制作 付敬懿 摄
龙舟制作 付敬懿 摄

  中新网岳阳6月9日电 题:探访“端午源头”湖南汨罗:传承演化悼屈原

  作者 付敬懿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天刚刚放亮,家住汨罗江边的当家人便争着到江中挑一担“龙水”,一家老小洗脸梳头或洗澡沐浴,以求得屈原庇护,洗尽一身病痛。

  “端午是五龙集会的日子,再加上屈原投江点化,汨罗江水成了有灵性的龙水。”56岁的摆渡人王德贵说,汨罗端午的习俗大多与屈原的传说相关。

  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的岳阳汨罗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诗人屈原在汨罗怀沙自沉以身殉国,民众满怀沉痛祭奠,产生一系列千古传承的风俗。

  行走于汨罗屈子祠镇,道路两旁摆满尚未拼装头尾的龙舟船身,阳光下散发出淡淡油漆味;街头农家院内,烹制的粽子香飘满堂,门楣早已挂上艾叶、菖蒲。坐落江畔的千年屈子祠与碑林肃穆幽雅,铜炉里香火缭绕。

  “一条江、一位世界文化名人、一座千年屈子祠,三者紧紧连为一体。”汨罗市屈原纪念馆馆长徐蔚明说,江南流域自古有五月划船祈求风调雨顺的习俗。当年,屈原投江,汨罗人划着数百船只争相打捞,将祭龙的竹筒饭投入江中防止河鱼咬食其躯体。此后,当地民众每年都用龙舟竞渡的形式为屈原招魂。

  汨罗人还会向江中扔粽子以祭屈原。端午节前,76岁的肖蓉和老人拿出糯米、粽叶,招呼一家人包粽子,并向儿孙讲述粽子的由来。相传东汉年间,屈原托梦称祭品竹筒饭被鱼虾所食,“可用粽叶裹饭,呈尖角,鱼虾误视为菱角,再系五色丝线”。此后,民间便以角粽代替了竹筒饭。

  插艾叶、挂菖蒲也源于屈原的传说。“五月五日午,屈原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据当地人刘建国介绍,艾叶驱虫除害,菖蒲则形似宝剑,倒插门窗上取驱邪之意。

  龙舟竞渡、故事巡演、吃农家土八道、龙舟祭拜……每逢端午佳节一到,精彩或神秘的习俗便在汨罗江畔上演。

  “雄鸡滴血,清清洁洁……龙舟下水,清洁平安。”在一段段祈求保佑的咒语中,工匠用桐油擦遍船身,装上龙头、龙尾,龙角系上红绸,龙口洒上雄鸡血,“龙神”之舟下水登江。

  龙舟竞渡是汨罗江上最热闹的项目。“在当地流传着‘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的说法。”龙舟传人余春耕说,古人竞渡,主要是为宗族、村镇的荣誉而战。

  今年46岁的余春耕,16岁时便随爷爷学习木工,造龙舟。“传统龙舟没有固定模式和图纸的,都是手把手传授,一代代传承。”余春耕说,龙舟竞渡的传统意味正逐渐消弭。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龙舟制作成了商品化生产、龙舟竞渡也愈发商业化。

  农耕文明时代所形成的传统端午习俗,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和外来文化的渗入遭遇消费的异化。为引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2008年,中国将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2009年“中国端午节”被评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屈原和端午,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演化成纪念一位诗人的节日,这是人民极富文化创意的选择。”徐蔚明说,端午习俗既要保证端午节有些形态和习俗的完整传承,也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一些改变。(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