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杨丽萍“设下”十面埋伏 用舞蹈探究人性和战争

2016年06月25日 16: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中新社发 任东 摄  

  中新社兰州6月25日电 题:杨丽萍“设下”十面埋伏 用舞蹈探究人性和战争

  中新社记者 丁思

  如果说舞剧《孔雀》是杨丽萍对“人性”探索的初始,那么,《十面埋伏》就是一场关于“人性和战争”的全新实验。

  24—26日,杨丽萍作品《十面埋伏》将在兰州连演三场。这也是继2013年杨丽萍舞剧《孔雀》在甘肃大剧院演出创下票房纪录时隔3年之后,再次携作品来到兰州。

  24日晚,《十面埋伏》在兰州首演结束后,杨丽萍接受媒体采访称:“我以前的演绎都是唯美的、传统的、民间的舞剧,类似《雀之灵》、《云南印象》等,但这部剧,实际上是一个实验,从古至今,战争从未停止,人性的尔虞我诈依旧上演,我们用舞台来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境中内心的冲突和纠葛,这部剧具有现实意义”。

  十面埋伏,楚歌四起。从开场至结束,悬在演员头顶的,是一万多把闪着寒光的剪刀,隐喻着危机四伏的年代。“剪刀,它是中国的一种符号,它象征着伤害,暗喻着恐惧的悬而未决的心态,这和我们的生活很类似,处处埋藏着危机,在生活中、职场上、社会中都存在”。

  “这部剧是一场战争,最可怕是来自内心的战争,我们用中国舞蹈来讲述内心暗涌的激流”,在《十面埋伏》中,杨丽萍以中国舞蹈为主调,融合行为、装置艺术、民乐及传统戏剧等综合艺术语言创造了“舞蹈剧场”,是传统经典艺术融入当代文化语境的一次大胆实践。

  京剧、剪纸、皮影,中国经典元素都被杨丽萍搬上舞台。全剧除了延续杨丽萍舞蹈一贯的自然、原始的风格外,还邀请了京剧传人裘继戎,将京剧、中国功夫、民乐“融会贯通”。甚至全剧中唯一的女性角色“虞姬”,杨丽萍选择了男性演员来“反串”,也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好。

  “你看,在京剧里面,都是男扮女装,它不是噱头,它是我们的文化,雌雄同体有着特殊的魅力,象征着阴阳协调,而不是非要达到一种人格的极端。”杨丽萍说。

  京剧唱念做打的神、中国武术的气、民族舞蹈的魂,此次与京剧的“碰撞和结合”,是杨丽萍最大的“惊喜”。“为什么现在一提到舞蹈,非得要借鉴芭蕾舞呢?”杨丽萍反问道,我们的舞蹈要有中国的身体语言,我们的气、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布景,甚至我们穿的衣服,要有我们独有的特质,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属性感,不能丢失了自我。

  除了对中国古典文化一如既往地追从,对人性和战争的思考成为了年近60岁的杨丽萍今后创作舞剧的新尝试。“早期的舞蹈会赞美生活的美好,现今我会去思考关于生命的主题;《十面埋伏》虽是2000多年前的故事,但现今还是有很多人因为战争流离失所,还会有毒牛奶事件的发生等等,人性的善与恶演绎得淋漓尽致,都是现实的写照。”

  “我越来越感觉到生命的消失,想得多,就想用这样一部剧来实验。”杨丽萍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