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谢无量旧居”老住户称其没来住过 流沙河说曾来求字

2016年07月07日 13:52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 

  郭先生站在四圣祠西街44号院,向记者介绍自己的考证情况。

  谢无量

  (1884~1964)

  男,四川乐至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01年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认定

  保护办工作人员:

  查阅档案并实地调查;向流沙河先生求证;袁庭栋撰写的《街巷志》里有记载。

  疑问

  老住户郭先生:

  在此居住40多年,但从未听说谢在此住过;对于院里一棵桉树的记忆,流沙河与老住户的描述有冲突。

  老住户紧急申请

  “旧居”能否暂缓挂牌

  “我从5岁起就住在四圣祠西街44号,这里被认定为‘谢无量旧居’,我对此一直存疑。”昨日,成都市房管局宣布拟对24处历史建筑设立保护标志牌的消息后,引起了四圣祠西街44号院老住户郭先生的注意。作为一位历史建筑的爱好者,郭先生称经过自己多方考证,目前“暂未发现谢无量有在此居住过的痕迹”。

  昨日下午,郭先生草拟一份《紧急情况反映》,并附上10多家住户共计24人的签名和手印,专门递交到市房管局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申请“暂缓挂牌”,并希望保护办能组织专家学者,对44号院“重新做一次深入细致和全面的调查”。

  目前,保护办已接收申请书,工作人员表示将进行内部研究后再作答复。

  71岁老住户:

  在此40多年,没听说谢无量来住过

  “四圣祠西街44号院作为市二医院的宿舍区,以前里面住的都是医院老职工、老同事。”据郭先生介绍,他出生于1945年,1950年搬至44号大院,其母段仪明从1931年就在此学习和工作,并在1938年接生过台湾知名作家琼瑶(本报曾作过报道)。他一直随母亲实际居住到上个世纪90年代,而后搬到双林中横路,母亲则一直在此居住到2006年。“我们并没听说过谢无量在院子里居住过。”

  “我作为教师,曾教过谢无量的侄孙女和孙女。”郭先生透露,他曾跟他们交谈过,得知谢无量先后在和平街与慈惠堂居住过,“但从没听说他在我们这个院子住过。”

  房管部门:

  专门查档案,还曾向流沙河求证过

  “像郭先生这么热心的历史建筑爱好者越来越少了。”昨日下午,保护办收下了郭先生的申请。对于郭先生“挑刺”的行为,工作人员表示了赞赏,随后还介绍了当初认定的理由。

  “谢无量的生平和经历,我们都去专门查过档案。”两名工作人员提到,他们找到一位非常重要的人证,即流沙河先生,“他曾向谢无量先生求过字,就在四圣祠西街44号院里。”另一个支撑的理由是袁庭栋撰写的《街巷志》,第666页有记载:谢无量故居在四圣祠西街44号,“袁老师当年看到过相关记载资料,应该是无误的。”

  两名工作人员称,他们也曾经去44号院实地调查过,最终认定其为谢无量的旧居,基本上就是依据这些。

  对于郭先生的请求,他们说要给领导汇报,看怎么处理,“最终是不是请专家重新论证,是否暂缓挂牌和展开二次调查论证,有个研究的过程。”他们表示,将内部研究后再作答复。

  四圣祠西街44号院, 谢无量到底住过没?

  记者调查

  老住户:

  没听说过院里有姓谢的人

  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郭先生专门给成都商报记者抱来了一大摞材料,足足有上百页,其中既有一些剪报和史实资料复印件,也有他的手绘图。

  在手绘图中,他将房间分布、天井格局、廊道走向都一一绘出,并标注出每户前后住过的人,“我就是闭上眼睛,也画得出来,但画不出谢老的房间。”

  成都商报记者还随郭先生先后寻访了多位老住户,94岁的李忠远老先生被誉为二医院“活化石”,“我经常去44号院那里耍,对里面住的人比较了解,但是有没有姓谢的人,记不清楚了。”

  另一位住户黄光宪说,44号院子里最醒目的就是一棵大桉树,“我是亲眼看到一位姓樊的伯伯栽的,只有我手指那么粗。”他说,也没听说过院子里有姓谢的人。

  市二医院:

  是否住过并无官方资料

  不仅是住户,郭先生在二医院也没查到相关记载。“44号院被公布为谢无量旧居,被认定为历史建筑后,我们院里也觉得很突然。”成都市二医院总务科一名人士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谢无量究竟有没有在44号院居住过,以前官方的资料是没有的。

  二医院前身是教会医院,1950年连同44号院被接管,此后医院被划归地方,1952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划过来时,我们没有发现谢无量在这里居住过的痕迹。”

  流沙河:

  我曾到44号院向谢无量求字

  市房管局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郭先生,把44号院认定为历史建筑,最关键的依据来自于流沙河先生的讲述。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了流沙河先生,再次求证此事。

  “我是1956年冬天去找的谢老,当时我在省文联工作,想请老先生写一个刊名。”流沙河先生回忆,为此他还专门打听了谢老居住的地址,没想到编辑们都知道,“他们说,谢无量就在四圣祠西街44号,你快点去,他要走了。”

  他要走的意思是,要被调往北京。流沙河说,省文联就在布后街2号,到谢无量那儿就只有半条街的距离,“过去就是干槐树街,非常短,只有几家门面那么短。从干槐树街出去,倒左手就是惜字宫街,也短得不得了。惜字宫街再走到口子,再一转右手就是四圣祠西街。”

  “求字过程非常简单,我去了就作自我介绍。我说我们要办一个诗刊,让他给我们写两个字:星星。他说好好好,然后带我去书房坐下。拿了一支旧的毛笔,拿水蘸一下,磨了一点墨,拿笔在里面动了几下,然后把宣纸拿来,连刀也没用,折起,裁了一个方方,在上面写了两个字:星星。”流沙河说,求字不久,谢无量就去北京了。

  尾页

  一个疑点

  对院中桉树的描述

  存在冲突

  不过,在流沙河先生的讲述中,有一个疑点:在他的记忆中,当时院里有一棵桉树。但是,在郭先生寻访到的老住户中,有一人称自己曾亲手栽下桉树,双方时间上存在冲突。

  流沙河先生回忆,当时他进入44号院,发现院子很小,“走门口进去就是一个小院,小院的正房子就是他住的,小院中间有一棵碗口粗的大桉树”。

  而郭先生此前还寻访到另一个老住户樊义忠,即是前文老住户黄光宪口中所称的樊伯伯。成都商报记者也找到樊义忠。樊义忠回忆,1953年前后他住进44号院,“大桉树是我栽的,可能是在60年代初栽的,刚栽的时候小,比手指粗一点,以前那个院子没树子,就是一个空坝子。”

  这个栽树时间,与流沙河先生所说,存在冲突。

  部门说法

  证伪需证据

  咋证明一天都没住过

  那么,对于“谢无量旧居”是否可以重新调查和论证,市房管局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比较困难,以前也没有重新调查的先例,“专家委员会有一二十人,如果想要推翻,得一个个说服。要证伪就得拿出材料,如果是能证明一天都没有住过就可以了,但这个证据能否拿得出来?”

  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摄影记者 王勤

  多知道一点

  故居旧居含义不同

  故居一般指某位已经逝去的名人的出生地、或者小时候长期居住过的地方

  旧居则是指他短期居住的地方,通常在家乡以外

  原标题:“旧居”四圣祠西街44号院 谢无量到底住过没?

【编辑:陈鑫】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