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培育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助力“一带一路”

2016年08月02日 19: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贵阳8月2日电 (记者 刘鹏)“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2日在贵阳倡议,创新合作模式,加快培育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中国—东盟工科大学校长论坛是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暨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的一个重要活动,于8月2日在贵阳举行。

  来自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的30余所工科大学校长汇聚一堂,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及“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与策略”等会议主题,深入分析和研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于2014年在贵阳成立。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表示,中国同东盟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在“一带一路”建设上需要大批工程技术人才,由于双方培养人才的体系、模式及观念的差异,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则更加重要性。

  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程赫明表示,中国与东盟要扩大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开展人才国际联合培养。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坚认为,在培育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上,中国与东盟各高校可利用双方合作资源优势,打破目前严格意义的专业划分,进行通识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任南琪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项产业仍处于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初级阶段,双方需相互学习和利用自身科技和产业优势,加强教育合作和科技协同创新。

  论坛上,众多工科大学校长认为,中国高校还应该以为东盟国家培养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大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合作办学、互认学历、学分互换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质性国际合作办学,加快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及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