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保定老调”传承人:愿有生之年再见老调辉煌

2016年09月09日 18: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保定9月9日电 (吕子豪 于俊亮)“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我将积极发挥余热,做好老调的传承工作。希望有生之年能再看到老调的辉煌。”9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定老调传承人辛秋花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迄今约有二、三百年历史,它脱胎元、明年间,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剧种之一。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老调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保定民间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一说。2008年,保定老调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定老调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位,省级非遗传承人8位。今年79岁的辛秋花自幼酷爱戏曲艺术,13岁开始登台演出,1959年进入保定老调剧团,专攻老旦。经过多年舞台实践,在继承老调精华的基础上,她吸取京剧、河北梆子、晋剧、西河大鼓等演唱特点,不断创新,使老调的板式和演唱方法更加丰富和完善。

  “保定老调在建国后曾因《潘杨讼》和《忠烈千秋》而两次红遍全国。”辛秋花回忆称,1960年,保定老调剧团携精心排练的《潘杨讼》进京汇报演出,其在戏中扮演佘太君的角色。在演出时,剧团多次邀请老舍、田汉、郭沫若、梅兰芳等到场观演,提出指导意见。每天演出结束后,结合所提意见,对台词字斟句酌,对乐曲梳理修正。

  经过精雕细琢后的《潘杨讼》共在北京演出37场,誉满京城,一票难求。后经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老调第一次以电影的形式走向了全国。

  1978年,响应“恢复老戏”的号召,辛秋花从部队回到保定老调剧团,和同事们一起开始了《忠烈千秋》的创作。该剧是一出文武带打的大戏,在演出期间,被西安电影制片厂发现,并摄制成电影在全国发行后,各影院一票难求。“可以说红的发了紫。”

  辛秋花称,自己从这两部戏的创作中深深体会到,艺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想得到观众的认可,你就得有真本事,下苦功夫。并充分认识到,老调的传承要走普遍发展、重点提高之路,不能被市场经济所左右。

  “现在国家对文化事业非常支持,今年给我们剧团拨付专项资金60万元(人民币),用于剧团建设和老调传承。”保定老调剧团团长李淑荣说,该团现有演职人员60人,其中可登台演出者40人,最年轻的已年过40岁,20至40岁之间出现了断档。

  李淑荣称,为培养接班人,该团新招进12至19岁学员22人,对学员不收任何费用,管吃管住,并发放生活补贴。在教学上,该团确定了一对一传帮带的培养计划,一个老师带一到两个学生。同时,在老一辈艺术家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采取请过来和送过去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他们的宝贵经验,共同将孩子们早日培养成才,确保老调不老。

  李淑荣透露,新戏《七品芝麻官》正在创作中,《大渡河》已进入排练阶段。在即将于中秋节期间举办的保定“大激店世界音乐节”上,该团将携传统剧目《潘杨讼》登台演出,并将实现与西洋乐器和灯光秀的融合。

  保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赵其国表示,该局已积极争取中央专项保护资金,用于保定老调非遗传承的保护工作,并给予传承人补助。还将建立示范性传习所,加大培训力度,将“保定老调”这一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目前,河北保定有保定老调、徐水狮舞、清苑哈哈腔、曲阳石雕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高阳河西村昆曲、涿州十不闲、易县燕子古乐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5项。(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