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味儿话剧《北京邻居》探讨本土与外地文化冲突融合

2017年02月23日 21: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接壁儿、劳驾、溜达、麻利儿、甭介……这样的北京话,你能听懂几句?即将上演的京味儿话剧《北京邻居》不仅有鲜明的京腔儿,也客观探讨了北京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京味儿话剧在传承北京文化方面担负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北京话又是京味儿台词的创作源泉。这部汇集北京人艺创作班底的话剧,改编自荆永鸣小说《北京时间》,入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北京邻居》中的人物对话不仅贴近上个世纪90年代,而且带有特别鲜明的胡同特色。例如,接壁儿(界并儿)、劳驾、溜达、麻利儿、甭介、掉渣儿、虾米等。

  “北京话特点不仅是嘴儿甜,更多带有揶揄味儿,甚至还有哲理性,耐人寻味,经得起琢磨。”对于语言特点,导演唐烨特别有发言权。她生于北京、长于胡同,大学就读中央戏剧学院、工作就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剧中的主角“刘作家”初来乍到,甫一登场就得接受“赵公安”一通儿呲得——“打听道儿,您得分清东南西北,过马路,您得瞅准红灯绿灯;对不起、谢谢、劳驾,您得常搁嘴边儿上,排队、守秩序,别加塞儿;众人前头不放高声,公厕解手,您得冲冲。还有,下车您提前言语,不能紧着扒拉,最膈应的就是有人跟身上乱摸。”

  对于这种强压式的教育,“刘作家”的反驳代表了一部分“北漂”的心态——“我们有时候毛毛楞楞、咋咋呼呼,那是因为到了大城市会陌生紧张、不知所措,越想尽快适应就越错态百出,甚至为了掩饰这种慌乱,有些行为是自我防卫。”

  剧中也写实再现了胡同里的人们端着痰盂儿倒尿、在大院子里洗头等生活场景。有趣的是,剧中演员也是一半京籍一半外地。唐烨坦言,让非京籍演员在剧中说北京话并不是特别容易,学说还是有难度而且有学的痕迹。

  据悉,该剧将于3月3日至3月12日在朝阳9剧场上演。(完)

【编辑:李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