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及道教人士共议道教图像作品的保护与发扬

2017年11月18日 17: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西安11月18日电 (夏守智)以“道教图像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18日在西安举办。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道教书画、碑拓等图像作品是道教文化的具象性表达,需要保护和发扬。

  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副教授尹翠琪以明代《道藏》的巨幅扉画为材料,通过对画中神祇的辨认和画面布局的分析,并将之与明代以前的道教朝元图进行对比,得到了《道藏》扉画并非按照传统朝元图绘就,而是体现明初统治阶级意志的结论。她认为,这对于研究道教在明代的发展脉络颇具意义。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杂志社的姜子策认为,宋元两代士大夫的绘画主题从对自然的探索逐渐转为对内心的审视与自我表达,这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他进一步说,道教文化强调的清静自然,对于解决现今消费与享乐主义蔓延的问题大有裨益。

  西安水陆画博物馆馆长蔡元平和四川传媒学院助理研究员张作舟都围绕道教水陆画发言。据介绍,水陆画是宗教画的一种,可分为图和像两类,主要用于道教法事活动。对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远国在评议中补充到,水陆画数量巨大,仅四川地区流传的明清两代水陆画就预计超过2万幅。但其中很多未得到保护,也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李远国认为,水陆画不仅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象呈现,而且是研究道教历史传承的珍贵材料,需要予以保护和发扬。

  “道教美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象征艺术和造像模式。”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朱尽晖强调,古代道教图像包含了巫术说、图腾说、神性说等多重文化内涵,是考察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经济与宗教信仰发展的重要文化符码。

  此次学术研讨会是第二届道教文化艺术周的系列活动之一。包括学者、道教人士在内共计百余人参加活动。(完)

【编辑:郭炘蔚】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