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城上生火、乱刻乱画……官方出招遏止不文明行为

2017年12月22日 17: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长城嘉峪关全面保护修缮,恢复昔日雄姿。<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杨艳敏 摄

资料图:长城嘉峪关全面保护修缮,恢复昔日雄姿。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上官云 应妮)22日,国家文物局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介绍了2017年文物国际交流合作情况及文物督察的相关情况,并公布了2017年长城执法专项督察“回头看”的检查考核情况。此前,“长城上生火做饭”、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曾屡见报端,长城该如何保护?这些不文明行为如何遏止?对此,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了回应。

  长城执法督察“回头看”考核情况公布

  2017年,国家文物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文物法人违法案件整治、长城执法督察“回头看”,会同公安、工商部门开展了打击文物犯罪、文物流通市场整顿等五大专项行动。本次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副司长岳志勇专门就国家文物局开展长城执法专项督察“回头看”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岳志勇表示,201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开展了长城执法专项督察,2017年10月至11月,针对2016年长城执法专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国家文物局又组织开展了长城执法专项督察“回头看”,着力对政府长城保护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长城监管与执法常态化机制建立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再次督察。

    本次新闻发布会现场。国家文物局供图
本次新闻发布会现场。国家文物局供图

  据了解,在“回头看”行动中,国家文物局专项督察组对去年得分低于80分的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陕西、青海、新疆共8个省区市进行了实地督察,对2016年长城执法专项督察中提出的174条整改要求进行了逐一核查。从“回头看”检查考核情况看,截至目前, 147项存在问题已得到整改,其余27项正在整改,8省区市整改率达到84.5%。

  此外,国家文物局已将长城执法专项督察“回头看”实地督察情况反馈8省区市人民政府。岳志勇介绍,下一阶段将依法进一步加大对长城沿线省区市文物部门的指导力度,深化问题整改,针对国家文物局实地督察反馈意见和存在的问题短板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同时,把解决当前问题与着眼长远保护利用相结合,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建立健全长城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全面落实《长城保护条例》规范要求。

  “微破坏”长城的行为如何遏止?

  如前所述,此次“回头看”也发现了目前长城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长城保护法规制度仍有待健全完善、长城保护基础工作有待加强以及长城展示利用与社会参与水平有待提高等。此前,亦曾有一组驴友在长城内“烧火做饭”的照片在网络引发讨论,事发地为蟠龙山长城景区。根据已曝光的现场图片可以看到,明火将城墙墙体熏黑。不少网友认为,这种行为既不文明,又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饱经沧桑的山西大同阳高明长城。<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任海霞 摄

饱经沧桑的山西大同阳高明长城。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

  “这是对文物的一种‘微破坏’现象。类似现象还包括在一些古建筑、长城墙体上的乱涂乱画等等。”岳志勇表示,国家文物局对此非常重视,在今年开展的全国文物安全大排查和长城执法专项督查回头看等专项行动中,都予以了充分地关注,“由于长城点多面广、体量巨大,刚才的问题也涉及到了基层文物管理和执法机构力量薄弱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岳志勇介绍,国家文物局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督促各级政府进一步落实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依法加大执法巡查的力度。在长城执法专项督察回头看中,我们将长城安全责任的落实、长城日常巡查检查等列为对长城督查和考核的重要指标”。

  “我们还将此类‘微破坏’列为文物安全隐患重要方面,要求各文物管理使用单位加强日常巡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岳志勇说,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开展“长城保护公开课”等形式,宣传长城保护的重要性,普及长城保护的法律知识,“制止‘微破坏’,还需要加强对旅游文明行为、提升公民素质的大力宣传,希望大家一起营造制止和谴责‘微破坏’良好社会氛围”。(完)

【编辑:刘湃】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