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非遗“古行当”再兴起:寻回记忆中的年味

2018年02月16日 16: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新春见闻)非遗“古行当”再兴起:寻回记忆中的年味

  中新社宁波2月16日电 题:非遗“古行当”再兴起:寻回记忆中的年味

  作者 李佳赟

  踩着鼓点,演员带着船灯不断回旋移动,似避浪逐波;伴着鼓声,数颗“猪獠牙”在耍牙表演者口内快速弹吐,左右歙动,变化出各种花样……

  春节期间,这些散发着“古味”的非遗老行当正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勾起了人们心中浓浓的“老底子”年味,亦传承了温暖的乡土记忆。

  在锣鼓与舞步的喧闹声中,一支由浙江省宁海县冠庄社区居民组成的船灯队,以精美多样的造型和明快热烈的步伐,赢得了满堂喝彩。

  冠庄船灯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潘紫云”平调戏班,船灯造型别致,下部为船体,用蓝色的彩布以波浪式围拢。上部为亭阁,飞檐翘角,悬挂灯笼,每船各有两名表演者,分别饰小生和艄公及小旦和船娘。

  “2015年10月,冠庄船灯被列为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发展,如今冠庄船灯队共有80多人,船灯制作更加精美,表演形式也更加多元,冠庄船灯更成了各大‘村晚’的保留节目,逢年过节我们都会带着这项古行当,向村民送去新春的祝福。”冠庄船灯俱乐部负责人潘以苗说。

  除了冠庄船灯“舞”出喜庆年味,宁海平调耍牙也“闹”热了新春。

  伴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浙江宁海平调耍牙表演者薛巧萍在口中不断增加獠牙数量,时而在口内快速弹吐,时而上下左右歙动……

  薛巧萍表演的“耍牙”与川剧变脸相齐名,并称为“西脸东牙”,但因传承者仅寥寥数人而濒临失传。如今,随着非遗保护热的不断升温,这项“行走在消逝中”的绝艺得以重登舞台,并在走村串乡的新春巡演中增添了年味。

  薛巧萍告诉记者,2006年,宁海平调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后,宁海平调不断创新戏曲形式,增加戏曲剧目,使老戏唱出了新味。“过年期间,剧团的演出排得满满当当,虽然辛苦,但能将老祖宗的绝活发扬光大,还是值了!”

  台上的艺人享受表演的乐趣,台下的观众也乐享这道“古味”十足的文化盛宴。“90后”徐嘉路表示:“以往过年都是走亲访友、逛街、玩手机,但今年感受到了非遗民俗的独特魅力。”

  相对于年轻一代的新奇,老一辈观众则怀念不已,记忆里的“年味”在非遗技艺中又鲜活起来。“在家门口又看到了船灯舞、平调戏,这可是我们以前过年的‘符号’,热闹的年味又回来了!”“60后”观众陈庚林说。

  从冠庄船灯到平调耍牙,从台前到幕后,流传各地的非遗民俗正各显神通,为人们“烹制”出“色、香、味”俱佳的“新春大餐”,勾起人们心中最为浓烈的年味,非遗文化中的年味也将愈久弥香。(完)

【编辑:孙静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