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疆哈密让刺绣非遗活起来(组图)

2018年08月24日 22: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新疆哈密让刺绣非遗活起来(组图)
    新疆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李华 摄

  中新网哈密8月24日电 (吴海燕 王昊鹏 李华)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展馆,精巧别致的刺绣礼服,身穿哈密本土绣娘刺绣礼服的模特手牵着绣娘的手款款走来,8月24日,走进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靓丽模特穿着当地绣娘创作的刺绣服饰,向人们展示哈密传统刺绣工艺的魅力,一场关于丝绸之路非遗刺绣的盛宴在这里上演。

国家文化部2016年在哈密设立全国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 李华 摄
国家文化部2016年在哈密设立全国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 李华 摄

  模特走秀同时,一群维吾尔族绣娘正在忙碌着,正在赶制一批“密作”刺绣订单。绣针随着彩线上下舞动,一幅幅生动的绣品展现出来。在众多“绣娘中间有一位“绣郞”格外引人注意,时不时指导着绣娘们的针法和用色,他就是山西灌木公司首席设计师、哈密市库木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卡德尔·热合曼,绣娘们现在刺绣的这些图案都是收集、整理了上千种哈密民族刺绣品图案后,再融入现代文化原素设计而成的。仅2017年,他带领绣娘就完成了近百万元订单绣品。卡德尔·热合曼现在组织了100多个绣娘组成的小团队,把从广州和山西培训时学到图案给到他们的手上,指导绣娘进行刺绣,让绣娘在增收致富的同时,对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

  在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展厅里,展示着部分哈密顶级刺绣师的作品,不仅有民族特色的抱枕、花帽等绣品,还有团扇、女包、高跟鞋等或古典或现代的绣品,令人眼花缭乱。这些高级绣品都是用哈密本地特色的刺绣手工“密作”制成的。

  2008年6月,哈密维吾尔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6年3月,国家文化部在哈密设立全国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雅昌文化集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哈密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哈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传统刺绣的工艺保护传承和市场化开发。以“密作”为公用品牌,建立准入标准,哈密刺绣产业进入品牌经营时代。

  2016年7月初,时尚界著名的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开幕酒会上,来自中国的高级定制作品《花开了》吸引了嘉宾和行人的眼球,一件礼服腰间别致的手工刺绣尤为惊艳。其刺绣工艺来自于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哈密市五堡镇的绣娘热娜古丽·素批。热如今,热娜古丽的订单纷至杳来,西安、上海、浙江等地的公司都来找她合作,她的刺绣作品价格也越来越高。手工刺绣的花帽,从最早的25元,到现在上涨到250元。难度复杂的定制作品,能达到上万元。

  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两年来,已形成政府+企业+高校的支撑平台,协会+合作社+绣娘的组织结构,传统元素+现代设计+品牌营销的产业特色,研发体系+生产标准+销售渠道的竞争能力,支撑平台+组织结构+产业特色+竞争能力的刺绣产业品牌孵化、成长路径与模式。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精巧用力,绣出了一个绿色发展的民生产业。经过政府工作指导和推动、院校系统专业培训、设计团队市场化项目的介入和指导等多元工作的推进,现已共设计、研发、制作及孵化出1000余件刺绣产品,取得了丰硕工作成效与成果。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品类丰富,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位于新疆东部的哈密,是连接新疆与内地的交通要道,作为多元文明荟萃交融之地,哈密刺绣成为新疆传统刺绣百花园中的“牡丹”。如今,哈密着力挖掘刺绣非遗文化,传承“非物”遗产,让哈密刺绣活起来,成为连接丝绸之路的绚丽纽带。(完)

【编辑:左盛丹】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