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苏轼《木石图》将拍卖 千年画作何以流落日本?

2018年08月31日 15: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宋代苏轼《木石图》在香港公开亮相 预计成交价破4亿港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宋宇晟)记者日前获悉,被认为是北宋苏轼画作的《木石图》将于今年11月亮相香港秋拍。30日,拍卖行确认,这幅画作征集自日本。

拍卖行微博截图。
拍卖行微博截图。

  一般认为,苏轼传世至今的画作可谓凤毛麟角,除了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便是流落海外的《枯木怪石图》,也就是即将上拍的《木石图》。

  北洋时期,《枯木怪石图》与《潇湘竹石图》皆为“风雨楼”所藏。曾做过吴佩孚秘书长的白坚夫当时买下了这两幅画作。

《木石图》。<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谢光磊 摄
《木石图》。中新社记者 谢光磊 摄

  但此后这两幅画的命运走向了两个不同方向。

  其中,《潇湘竹石图》流传有序。上世纪六十年代,白坚夫将此画卖给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邓拓。该画后被捐赠中国美术馆,收藏至今。

  1984年春,国家文物局组织谢稚柳、启功、杨仁恺、刘九庵、徐邦达等文物专家对《潇湘竹石图》鉴定,专家们经过鉴定认定邓拓保存并捐赠的《潇湘竹石图》是苏轼真迹。

  2011年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中,苏轼《潇湘竹石图》领衔展出。当时媒体将这幅画称为“苏轼国内孤本”。

8月30日,苏轼画作《木石图》在香港佳士得亮相。<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谢光磊 摄
8月30日,苏轼画作《木石图》在香港佳士得亮相。中新社记者 谢光磊 摄

  《木石图》则被认为自抗战时便流入日本,此后一直难觅踪迹。在30日佳士得的发布会上,拍卖行确认,这幅画作征集自日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此前关于该画流传的说法。

  有说法认为,这幅《木石图》被以超过万金的价格买下,入藏于日本阿部房次郎爽籁馆。若以此算来,该画流落日本已有七八十年。

  根据佳士得拍卖行官网信息,苏轼《木石图》手卷上有刘良佐、米芾、俞希鲁、郭淐等人题跋,画上钤有元杨遵、明初沐璘等人鉴藏印共四十一枚,画长26.3 x 50公分,画连题跋长26.3 x 185.5公分,全卷连裱共长 27.2 x 543公分,估价待询。不过此前有消息称,该画估价约4亿港币。

图为《木石图》中的米芾题跋。<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谢光磊 摄
图为《木石图》中的米芾题跋。中新社记者 谢光磊 摄

  此图绘一棵枯树扭盘曲上扬,树枝杈桠,树叶已落尽。旁有一块怪石,石旁几株幼竹,除竹叶和一些树枝外,全画大都用淡墨干笔画出。

  事实上,我们从画中题跋及鉴藏印即可见此作流传脉络。

  两宋时,便有与苏轼同代书画家米芾的题跋,又有宋高宗赵构“绍兴内府”的印,以及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的印。宋以后,元初书画家鲜于枢、元末诗文家俞希鲁都曾题跋。

  鉴藏印显示,至明代,此画曾为朱元璋养子沐英家族、藏书家李廷相所藏。

  虽然书画圈对于该画是否为苏轼真迹、画中米芾题跋是否为真等问题都有争论。但从画上鉴藏印看,这幅作品确是流传日久。(完)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