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宋代翻砂铸钱遗址广西梧州发掘 专家:应善加保护利用

2018年09月26日 19: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 杜燕)《广西梧州元丰钱监翻砂铸钱工艺研究》课题结项今天在京举办。专家们在研讨会上表示,广西梧州元丰钱监是目前所知唯一经过系统考古发掘的且地点、年代明确的宋代翻砂铸钱遗址,应善加保护和利用。

资料图:从运城盐池发现的26牧品相较好、字迹清楚的铸钱模具。<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卫行智 摄
资料图:从运城盐池发现的26牧品相较好、字迹清楚的铸钱模具。中新社发 卫行智 摄

  由中国钱币学会、中国钱币博物馆组织,广西梧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广西梧州元丰钱监翻砂铸钱工艺研究》课题结项暨新闻发布会今天在京举行。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罗武干汇报了课题研究情况。

  他介绍,梧州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众多,元丰监遗址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元丰监遗址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1981年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梧州市区桂江东岸的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内,面积约5万平方米,为北宋时期江南六大钱监之一,产量居全国第九位,是目前所发现的北宋时期中国唯一保存完好、规模最大且年代最早、有出土文物作为实证的钱监遗址。

  据《梧州市志》记载,梧州元丰监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发掘清理时,铸钱的炼炉、操作坑、贮水池、小水沟及柱子洞等共有60多处,出土的铜钱、铁器和陶瓷器等共有665件。其中,铜钱有“元祐通宝”“圣宋元宝”“崇宁重宝”“政和通宝”等。

  罗武干表示,相关研究结合历史文献,对元丰钱监出土以及收集文物进行科技分析,从科技角度确认元丰钱监铸钱工艺采用了翻砂工艺技术。研究认为,元丰钱监是目前所知唯一经过系统考古发掘的且地点、年代明确的宋代翻砂铸钱遗址。

  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著名冶金史及钱币学家周卫荣认为,翻砂工艺的发明是中国传统铸造业中又一次革命性的技术突破,是铸钱业对中国传统铸造技术的重大贡献。砂型铸钱,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也大大提高了铸币的标准化程度。同时,翻砂工艺对世界工业文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在11世纪传到中亚,伊斯兰国家用翻砂工艺铸造镜子。16世纪以后,翻砂工艺传到欧洲,被用于机器制造;至17、18世纪,翻砂工艺在英国等工业化先行国家成为机器制造业的支撑技术。

  “可以这么说,没有翻砂工艺,就没有近代机器制造业,也就没有近代工业革命。”周卫荣表示,直至现代,翻砂工艺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仍是机器制造业不可或缺的支撑技术。他建议,遗址要善加保护和利用,让人们认识和了解翻砂工艺。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王昌燧表示,《元丰钱监翻砂铸钱工艺研究》课题为元丰监遗址的合理利用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性意见,对筹划以元丰监遗址为载体的中国古代钱监文化项目开发,展现中国古代工业文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建议做好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工作,比如通过重现或体验翻砂工艺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代工业的发展水平。

  与会专家认为,课题对研究宋代中国古代工业文明翻砂工艺、冶金水平、铸币技术、钱监管理、货币流通使用、海上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完)

【编辑:郭泽华】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