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他把鹦鸽带成“戏精” 7分半钟表演惊呆评委

2018年11月05日 13:34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 

  他把鹦鸽带成“戏精” 7分半钟表演惊呆评委
重庆杂技团魔术《幻影飞鸽》斩获中国杂技最高奖 23岁表演者李南江讲述训鸟的精彩故事

李南江表演的《幻影飞鸽》涵盖多种魔术表演形式。 上游新闻记者 胡杰 摄

  渝中区观音岩七星岗一带总是车水马龙。喧嚣,在走进中山一路159号后消失了。这栋老式楼房是重庆市杂技艺术团办公地,安安静静,散发着历史味道。

  从一楼开阔的杂技排练厅穿过,一扇小门背后,有间不算宽敞的训练室。这是23岁魔术师李南江的“地盘”。至少有半年时间,他在此与几只鹦鹉、鸽子相伴。鸟儿们的配合,帮助他凭借魔术《幻影飞鸽》摘得第十届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实现重庆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突破。

  问鼎中国魔术巅峰归来,这位95后“玩鸟少年”依然沉默少言,开着电动车往来于嘉陵江上的大桥,车上的笼子里,住着最心爱的小鸟……

  训练小鸟就像带小孩

  训练室藏在办公楼深处,曲径通幽,早上9点,李南江一个人待在里面。嘴里轻轻发出声音,面前一只罩着蓝布的鸟笼里,小鸟啁啾,似乎在与他呼应。他不时从一个小罐子里抓出几粒小米,刚送到笼口,便有小鸟跳跃着前来,毫不客气吃进肚里。

  鸟儿很快吃饱,他轻抚几下鸟背,送它们回到笼里,动作满是爱意。23岁的少年头发染成棕黄,衬出皮肤白皙,腼腆地笑着,新鲜的全国大奖似乎没有在他脸上写下骄傲,“已经是过去时了嘛,每天还是带着它们骑车过江来上班,跟往常一样。”

  他对鸟儿的细心与爱,也一如往常。小小的训练室有两扇门,除了与杂技厅相通的前门,通往纯阳洞一侧还有个后门。两扇门关上会让小屋不太通风,但只要有人进来,李南江便习惯性地把门带上,“这一带流浪猫不少,鸟儿们的安全可大意不得。”

  要让鸟儿们在舞台上完美配合,一切得从培养感情做起。今年春节后准备《幻影飞鸽》,李南江一共养了10只鸽子5只鹦鹉。“它叫‘蛋黄’,刚出生就被我买回了家。”他拉开笼,伸出手指,一只奶气十足的小鹦鹉跳了上来,“那时它连自己啄食都不会,我真是手把手伺候,像它妈妈一样。”

  雏鸟无法自己啄食,李南江想了个办法,将饲料用水泡软再投喂。他每天还花很多时间跟它们说话、玩耍。“像自言自语,但我相信它们有感应,越来越黏我,我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出羽毛,从起初灰扑扑的外表蜕变成漂亮的嫩黄,有种养孩子的欣慰。”

  鹦鸽同台创魔术奇观

  “鸟笼不利于培养感情,所以条件合适我都会让鹦鹉走出限制,停在手臂、手指上,习惯了和人亲近,它们便不再怯场,我甚至带着它们跟朋友聚会,它也可以厚着脸皮赖人家身上。”

  人与鸟的这份信任让魔术节目《幻影飞鸽》得以完成。7分半左右的表演里,不仅有独创的、中外魔术界从未表演过的出鸽形式,还有国内魔术界已多年未见的鸽子、鹦鹉联合表演。

  “鸟儿参与的魔术并不少见,但鹦鹉与鸽子联袂表演已很久没有过了。”重庆市杂技团魔术队队长周昌容说,72岁的她以返聘身份发挥余热,设计节目冲击金菊奖之初,她就很看好李南江,“他本身喜欢和鸟耍,有过变鸽子的基础,我们觉得他也能完美驾驭鹦鹉。”

  除了有基础,周昌容更看好李南江的性格优势。“2011年进团时他才16岁,来报考杂技团魔术队时,团里让‘魔术大王’刘树正老师和我把关,当时他腼腆、单纯、老实,尤其表现出勤奋好学的特质,后来久了我发现,他真是能静下来学东西的孩子,喜欢钻研魔术技巧。”

  李南江却说,接到任务时感觉是很大挑战,“鸽子性格‘爱静',它们也不需要完成什么指令,表演起来相对简单;鹦鹉不同,更加活泼,而且需要配合我的命令完成一些魔术动作,尤其还要它们同台表演,难度不小。”

  最后的舞台呈现堪称奇观——李南江一个漂亮的响指,红丝巾瞬间变白,接着折扇“刷”一下打开,忽然飞出一只鹦鹉;继而又有一块黑色绣布上,闪现一枚蓝色小球熠熠发光,小球突然从绣布跃出,跳到李南江手中,再顺势跳上肩膀,小球闪烁到胸口的项链时,两只鸽子从球中振翅飞出,翩然扇动白羽,此时,小鹦鹉也加入进来与鸽子共舞……

  突破才能给舞台添彩

  “鹦鸽同台还不是最神奇的。”周昌容介绍,李南江最让人惊奇的,是他从小养到大的“蛋黄”完成的“跑全场”,“大多数鸟类魔术中,鹦鹉都只会从魔术师手中跑到肩膀上,我们让鹦鹉一口气从左手跑到肩膀,再一溜烟跑到右手,并顺势跳进鸟笼,惊呆评委。”

  “金菊奖”评委表示,《幻影飞鸽》获得金奖实至名归,“它涵盖多种魔术表演形式:悬灯变鸽,鹦鹉悬空乃至增加鹦鹉、鸽子的变出数量,都是难能可贵的创新点。”

  为什么要创新设计高难度动作呢?“如果只重复前人做到的,只表演大家都有的,那么魔术只会停滞不前,舞台没有新意,观众也不感兴趣,我更喜欢不断突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李南江说。

  本报记者 赵欣

  赵欣

【编辑:李玉素】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