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改革开放添浙江文化底气 千年文脉重绽异彩

2018年11月24日 12: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改革开放添浙江文化底气千年文脉重绽异彩
    浙江交响乐团在圣保罗塞尔吉奥的卡多佐剧院演出。浙江交响乐团提供

  中新网杭州11月24日电(谢盼盼 童笑雨)承钱塘人文之底蕴,聚江南艺术之大成。浙江,吴越文明的发源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这座城市的文化畅想已然成真。

  思想决定高度,战略引领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浙江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建设文化大省的呼应此起彼伏,一路高歌,绘就了文化强省的发展蓝图,唱出文化浙江的好声音。

浙江省文化馆在坦桑尼亚向当地人展示杭州刺绣。浙江省文化馆提供
浙江省文化馆在坦桑尼亚向当地人展示杭州刺绣。浙江省文化馆提供

  注入“长寿基因” 延续文化命脉

  从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再到实证中华5000年的良渚文明,千百年来,浙江文化流溢在良渚的玉器上、闪烁在鲁迅的诗文里,也流淌在西湖山水间。

  自2011年申遗成功以来,以“西湖十景”为代表的西湖景观因其独特的传统诗词、绘画元素,成为浙江文化的金名片。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浙江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两年后,又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自此开启了浙江文化建设新征程。

  由此肇始,“八项工程”中的“文化研究工程”造就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修复重建180多处人文景点的成果。于谦祠、盖叫天故居(墓)、都锦生故居等形成了“泛西湖”的人文遗迹,也传承了浙江独特的文化基因。

  如果说西湖是浙江的眉眼,那风格迥异的地方剧种,则是连接浙江各地文化的血脉。

  作为南戏的发源地,浙江现有越剧、婺剧和绍剧等18个剧种,拥有松阳高腔、西安高腔等56个戏曲非遗项目。然而在2005年之前,这些戏曲仍面临无人可传的境地。

  一系列改变,与浙江政府对文化的重视不可分割。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陈瑶表示,自2005年以来,浙江就针对戏曲、曲艺、杂技等艺术门类,累计实施各类青年艺术人才培养项目150余项,发现、培养和资助青年艺术人才超过1500人。

  迎来大发展的除了戏曲,还有浙江引以为傲的陶瓷艺术。

  2006年,浙江开展非遗普查,打捞浙江民间文脉,激励了当地众多手艺人的创新蜕变,也促成了龙泉青瓷的“申遗”成功。2016年在浙江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入选世界级非遗项目的龙泉青瓷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会外国元首。

第六届乌镇戏剧节巡演现场。乌镇戏剧节提供
第六届乌镇戏剧节巡演现场。乌镇戏剧节提供

  自此,这一揽“千峰翠色”代表着浙江的瓷文化为更多人所熟知。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文化发展的方向;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坚守传承,注重浙江文脉的延续,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必由之路。

  从亘古流淌而来,向未来绵延而去。浙江的朵朵文艺浪花,在改革开放中,延续了文化大省的千年命脉。

  输血造血并重 以文化补给精神食粮

  文化的传承如枯木逢春后的新芽,让浙江焕发了新的生机,文化地标的建立则如春季的播种,让人们的精神世界落地生根。

  截至2017年底,浙江已建成县级以上文化馆102家、公共图书馆100家、博物馆224家、美术馆112家,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这几个关键数字,反映了浙江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成就。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叶菁表示:“让民众享受相对均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浙江’的核心要义。”

  2003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分批实行了博物馆、图书馆常年免费开放,文化设施、服务网络逐步完善,杭州图书馆“十年不拒乞”更是成为美谈,全民阅读之风悄然兴起。

  充沛精神世界,绝不止于阅读,而在于越来越多的“文化会客厅”的出现。

  十八大以来,浙江制定《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推进“十百千”工程建设。浙江音乐学院、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等一大批浙江文化地标不断涌现。

  文化建设从来不只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公共文化设施也成为浙江一贯的传统。

  2008年开始,浙江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每年2万余场送戏下乡,送书280万册次,送讲座展览5000余场次。

  自2013年起,浙江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截至目前,浙江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近8000座,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初步建成。

  浙江省政协主席葛慧君曾说,建设文化礼堂是建设当代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和当代乡村的“精神文化地标”。如其所言,农村文化礼堂的建成,像种庄稼一样,让文化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

  这一厢,浙江不断加大每年“送文化”的力度,输血造血并重;那一厢,种进去的文化也不断被灌溉,成长为浙江不可磨灭的精神力量。她们浑然一体,流淌在浙江人民的血脉中凝聚成了“浙江精神”,也扎根在嘉兴那一艘红色画舫上,铸就了“红船精神”。

  如今,在此引领下,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成为杭州的新一道风景;以“最美妈妈”吴菊萍为代表的最美群像人物层出不穷;嘉善“善文化”、仙居“慈孝文化”、义乌“信义文化”也成为了浙江各区域独特的道德品牌。

  从一座小小的图书馆、文化礼堂到一项项耀眼的精神文化成就,浙江的文化之旅已迎来丰收之时。

  产业蓬勃助推文化自信 “走出去”唱响“浙江好声音”

  深植精神土壤,终得文化花开。走在前列的浙江,目标绝不仅于此。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这张“网”上,同样奋勇争先。

  2013年和2017年,浙江先后两次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将文化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

  “没有强大的产业做支撑,文化浙江就会落空”是浙江省省长袁家军的殷切叮咛。浙江,不知不觉间,隐隐有稳坐中国文化产业“第二把交椅”之态。

  2005年,浙江制定了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的《浙江省文化建设四个“一批”规划》,并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把未来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调整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文化演艺等八个产业。

  此后,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呈现“百家争鸣”之态。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乌镇、“东方好莱坞”横店影视城等一个个文化品牌名声响亮。越剧小镇、艺创小镇、青瓷小镇等一批文化特色小镇拔地而起,掀起浙江文化融合发展热潮。

  在影视上,浙江也发挥“弄潮儿”精神,近年来推出的《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大圣归来》等一批重大题材影片,掀起影视剧的“浙江现象”。

  盛景之下,浙江也交出了2016年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增加值比2002年增长13.2倍,占该省GDP的6.8%的满意答卷。

  骨蕴于内,更要毓秀于外。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浙江的文化也走出国门,成为彰显该省文化自信的新注脚。《风从海上来》《遇见大运河》《牡丹亭》等一个个节目不断闪耀在迪拜、巴黎、英国和德国的舞台,重新演绎了经典名著。

  “走出去”东风已起,“引进来”势不可挡。

  浙江省省长袁家军表示,要坚持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全面提升浙江文化对外合作贸易的质量和能级。在此指引下,文化交流“新码头”在浙江不断涌现。

  以中国国际动漫节、乌镇戏剧节为代表的艺术交流,在浙江每年都会上演,也一次次印证着浙江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正刷新着文化浙江的发展速度。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说,改革开放40年,浙江一步接着一步、一个阶段连着一个阶段,书写了开放图强的壮丽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浙江要坚定战略自信,推进开放强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奋力书写同世界交融发展的美好画卷。

  “不日新者必日退”。迎着改革开放春风、怀着高度文化自信的浙江文化,必将劈波斩浪再创辉煌。(完)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