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时代心力量”主题公益广告正在播出 四位青年畅谈

2018年12月21日 10:5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新时代心力量”主题公益广告正在播出 四位青年畅谈志愿服务、中国设计、文物修复——

  30秒浓缩爱岗情 40年成长新时代

  一组以“新时代心力量”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近日正在北京电视台循环播出,获赞无数。短片中有四位青年的故事,虽然每个人的镜头只有30秒,却展示了一组时代新人形象。他们出生于1978年,在改革开放新时代,他们用奋斗和担当打造着北京的“新名片”。

  青年志愿者张楠

  志愿活动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对于“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明信片”这句话,现任北京青年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楠体会最深。

  2008年,时任宣武区(现西城区)团区委副书记的张楠负责城市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他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人员安排、站点布置、物资调配,时常几个地点来回跑,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半用。从2008年5月到7月之间,基本上每天都忙到天蒙蒙亮。

  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服务让张楠体会到,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无论是为外宾当翻译的志愿者,还是普通的路线引导员,只要愿意付出,就可以围绕志愿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在奥运会、大运会这种大型赛事上当过志愿者外,2013年,张楠还去了雅安地震的一线。他是作为北京赴四川抗震救援队的领队连夜坐上飞机,于地震第二天凌晨赶到雅安庐山县的。

  “当时还有余震”,张楠告诉北青报记者,震感明显的有两次5级以上,走在路上几次要跌倒。但当听说一个困在大山里的村子需要进行紧急救援时,张楠带领北京救援队和四川救援队一起赶到了一线,进村的主路有多处塌方,救援队只能从车上下来,背着救援物资徒步走进去。救援队给伤员进行应急处理后,以最快的速度转移村民。村民中最小的只有三个月,最大的有70多岁。张楠和其他救援人员怀里抱着小的,手里搀着老的,在大雨来临前安全把乡亲们转移到镇里。到达安置点后,张楠又马不停蹄地去县城给乡亲们买了两车物资。张楠说,有时候志愿活动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在志愿服务岗位多年,张楠既是一名志愿活动的践行者,也是志愿活动的项目策划者,他设计了“志愿北京”最早的市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希望设计更多项目,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

  结构工程师甄伟

  让“中国设计”在空间上展现给世界

  2003年,甄伟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如愿进入了建筑设计领域的“小清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3年前后是国内建筑设计的黄金期”,甄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当时正值北京一系列奥运项目筹建时期,许多地标性的重点工程都在紧锣密鼓设计过程中,这给像甄伟这样的青年设计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甄伟在参加作为奥运工程的北京汽车博物馆和中国电影博物馆的设计之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开始建立自己的设计理念。“现在都在提倡‘中国制造’,为什么我们的建筑结构不能体现‘中国设计’呢?”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结构设计,是甄伟一直以来的梦想。

  2013年,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启动,并要求一年内竣工,这给时任项目结构负责人的甄伟出了一个大难题。因为按以往经验,这么大体量的大跨度穹顶会展项目,设计加施工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工期的缩短让他不得不在设计上另辟蹊径。甄伟思索再三,决定采用整体提升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也就是将会展中心直径84米的圆形穹顶在地面全部拼接完成,然后整体提升到屋顶高度,直接安装就位。想要把近4000吨的穹顶提升到25米高的空中,并且完成构件的对接就位,并非一件易事。甄伟和设计团队成员一起,采用了均匀放射状布置穹顶主桁架、加强屋盖结构的整体性、预留屋盖变形缝等一系列措施,并和施工单位一起细致地研究提升施工方案,借助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技术,使用24个千斤顶将穹顶稳稳地嵌入会展中心上方,节约工期三个月,这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是首创。

  在新光大中心建筑中,甄伟的设计方案再次成为焦点。新光大中心位于北京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三期塔楼建筑屋檐高度近300米,地下4层,地上57层,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副中心核心区最高的建筑。外国设计师建议采用“直柱子”建设的传统设计方案,但甄伟偏偏提出了“斜交空间网格外筒”的设计方案,“让楼柱子斜着,时间久了不会倒吗?”质疑声接踵而来。甄伟没有反驳,而是一头扎在设计室中,和团队成员一起,对斜交网格柱的截面、楼面梁的布置、桩基础承受的重量等进行了反复的推导计算,最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斜交结构骨架和建筑外形天衣无缝地贴合,同时减少了材料用量,让业主和建筑设计师连连点赞。

  文物修复师闵俊嵘

  修文物首先要学会耐得住寂寞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就是闵俊嵘日常工作打交道的对象。器物部收藏的漆器有1.7万多件,加上图书馆、古建部的总共差不多两万余件。从2004年进入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至今,闵俊嵘共修复了百余件漆器文物,参与了太和殿金漆宝座的保护实验项目、倦勤斋内檐斑竹彩绘与漆饰工艺修复项目、皇极殿金漆宝座复制项目、“平安故宫”工程中和韶乐与车马轿舆漆器文物修复等项目。匠人匠心,文物修复不仅是个“手艺活”,还是个“精细活”,这些年,闵俊嵘除了学会忍受寂寞,还学会了专注。长年累月地工作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闵俊嵘说:“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不会动文物,一定要把一天中状态最好的时间用在文物修复上。”为了修复好一把构件散开、残损严重的国家二级文物金陵易少山斫古琴,闵俊嵘还专门买了一把新琴学习乐理和演奏。“修复时不能违背古琴基本的演奏功能,所以这把琴是如何演奏的,我也要门儿清。”闵俊嵘说。

  除了修复漆器,更多的时候,为了获得更纯粹的漆,闵俊嵘还会和漆农一起去采漆。采漆一般在容易出漆的三伏天晚上进行,从深夜12点到第二天黎明,闵俊嵘和漆农们翻山越岭,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陡峭山峰上作业,可能是割了一晚上树、走了一晚上路,采到的漆只有一个矿泉水瓶那么多。

  大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经播出,文物修复火了。他在专业研讨会上时常会被大家认出来“你看,这就是那个在故宫的漆器修复师”,但闵俊嵘不改以往的沉静,潜心手中的工作。闵俊嵘一直记着师父说的一句话: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但是要把自己做的事当回事。文/本报记者 刘婧

【编辑:梁静】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