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农民祖辈四代泥塑脊兽:“手手相传”二百余年

2018年12月24日 16: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农民祖辈四代泥塑脊兽:“手手相传”二百余年
    图为刘泉介绍他泥塑的脊兽作品。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12月24日电 (记者 魏建军 高莹)“祖辈四代都是‘泥巴匠’,这种老手艺,‘手手相传’已经有200余年。”55岁的刘泉是甘肃平凉脊兽制作的传承人,四五岁就开始玩泥巴并“以此为生”,他跟泥巴“揉”在一起已有50个年头。

  脊兽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放置在房屋、宫殿等房脊上的雕塑作品,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它既是权力的象征,又是驱邪祈福的镇宅之宝,多见于殿宇、寺庙及民居建筑。

图为刘泉泥塑的古代“笔筒”。 魏建军 摄
图为刘泉泥塑的古代“笔筒”。 魏建军 摄

  一团黄土泥,一把木刻刀,几番揉捏之后便成了形象生动、精湛美观脊兽泥塑。在刘泉的泥塑场里,空地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脊兽作品,龙凤脊、麒麟送子、莲花送子、登天龙吻、二龙戏珠、牡丹莲花脊等,因泥塑脊兽声名远播,他也被十里八乡的人们称为“泥塑刘”。

  “凤戏牡丹”是他比较得意的作品,经过三个月的“打磨”才完成。刘泉说,做古建泥塑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不但每个制作环节都要细致入微,做一件完整的脊兽成品要经过挖土、和泥、泡泥、倒板子、沾骨架、捏花、养护、存放以及进窑烧铸、出窑等11道工序。

  刘泉告诉记者,古建行业内部也称脊兽为小跑或“走投无路”,因为它们已经“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会掉下去。古代对于脊兽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最早只有皇家宫殿和文武重臣家中才可以使用,脊兽越多,级别越高。

图为刘泉泥塑的脊兽作品。 魏建军 摄
图为刘泉泥塑的脊兽作品。 魏建军 摄

  他举例,独角兽算是最早的一种龙头,一般用于房脊之上,有些是在灵官殿上用,有些是在爷爷庙、文昌庙上摆放,但独角兽属中等,五捌兽算是最高级的一种兽。

  “这是(骑凤)仙人,这就是领头带队的,这是青狮,这是海马。”刘泉表示,像这一套私人是不能摆的,一般都是大型古建筑上的,大部分基本都用5个,因为现在(檐角)短,除了皇宫里面(檐角)长,还能放全放11个。

  刘泉说,脊兽形象多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流传至今的百余种脊兽的样式全在自己的脑海里,没有他不认识的古代神兽。随着仿古建筑和园林景观地兴起,脊兽制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刘泉雇了几个当地喜欢泥塑的人一起“玩泥巴”。

  “祖辈四代的手艺,不能在我这断了。”他说,他想办一个泥塑学院,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泥巴”手艺传承下去。当然,除了泥塑脊兽,刘泉还用泥巴讲述黄土高坡农耕文明和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完)

【编辑:张燕玲】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