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去世:72岁时剧作登台 80岁写公号

2019年06月28日 1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宋宇晟)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于6月27日逝世,享年82岁。

  他同时也是公认的契诃夫研究专家,晚年他的戏剧作品也被搬上舞台,其“传承人文精神和悲悯情怀”的特色,在今天的戏剧创作中仍别具一格。

资料图:童道明。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李洋 摄
资料图:童道明。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李洋 摄

  契诃夫研究专家

  童道明1937年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56年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大学文学系语言文学专业;1959年,童道明的学年论文《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受到导师赏识,其学术兴趣也转向戏剧文学。而童道明此后也与契诃夫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多年以后他成了中国戏剧界公认的契诃夫研究专家。

  1962年,童道明开始发表作品;1963年,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曾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世纪70年代末,童道明开始发表戏剧、文学与电影、电视方面的评论文章,他的戏剧评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非谈》、《梅耶荷德的贡献》等受到戏剧界广泛关注。

  1995年,他写了第一篇关于契诃夫的散文《惜别樱桃园》;1996年,在契诃夫名剧《海鸥》问世100周年之际,童道明的戏剧处女作《我是海鸥》成形。

  多年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契诃夫最打动您的是什么”。童道明说,“是他的悲悯情怀”。

资料图:童道明。图片来源:南都网 林沛青 摄
资料图:童道明。图片来源:南都网 林沛青 摄

  72岁开始的戏剧实验者

  2009年,童道明的剧本首次刊登在了杂志上,也第一次登上了舞台。这一年,童道明已经72岁了。

  和《我是海鸥》相似,他2005年动笔写的《塞纳河少女的面模》也是没有笑声的戏。

  这些剧作都以知识分子为主角,述说他们人生的纠结与无奈,就像契诃夫打动童道明的那种气质,颇具悲悯情怀。

  几年前,童道明还曾谈及此。“其他戏剧大国都有至少一部现代悲剧,而我们却没有。这太遗憾了。”因此,他想创作一个没有笑声、甚至引人流泪的戏。

  这两部剧演出之后,童道明又一下子写了3个剧本——《秋天的忧郁》《歌声从哪里来》和《蓦然回首》。

  这以后,童道明又试图创作一种“不笑的喜剧”。

  童道明觉得,喜剧不应只是在逗乐,还应该有更多的文学趣味。于是又有了《三滴水》这部戏剧。

资料图:童道明。图片来源:新京报 王飞 摄
资料图:童道明。图片来源:新京报 王飞 摄

  80岁写公号

  童道明认为,学习契诃夫应该从他的简洁开始,因此长期以来他发表文章都有对字数控制的自我要求——稿件在报纸上发表要在1500字以内。

  有媒体报道,最近几年,童道明开始玩起了微信。开设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的同时,他也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定,每篇文章最多不能超过400字。

  在今年3月发布的一篇公号文章中,童道明写到了契诃夫病重后谈及关于永生的话题——

  1897年3月25日,契诃夫因病重住进医院,3月28日托尔斯泰去医院探视。两人在病房里就永生这个话题进行了对话。

  在契诃夫的朋友、作家蒲宁回忆录中,这样记载病中的契诃夫:“他多次这样坚定地对我说:永生,人死后的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是胡说,但他后来又好几次说了完全相反的看法: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毫无痕迹地消失的,我们会在死去之后还存活着。永生——这是事实。”(完)

【编辑:张楷欣】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