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闹元宵”:传统文化之美的耀眼“C位”

分享到:

荧屏“闹元宵”:传统文化之美的耀眼“C位”

2023年02月06日 13: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高凯)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集合东南西北中特色灯彩的“花灯耀四海”,到河南卫视以不同朝代元宵灯会民俗景象展现的“不变的节日仪式感”;从江苏卫视的“非遗打卡团”,到山东卫视创新表达的又一番“中国潮”,2023年元宵佳节,传统文化之美在此间荧屏上占据绝对“C位”,以充满新意又颇具深度的表达收获了观众的认可。

  当晚,北京灯彩、秦淮灯彩、硖石灯彩、潮州花灯等一系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传统民俗工艺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的舞台上惊喜亮相,与东西南北中多地灯会的实景拍摄相呼应,以浓墨重彩的气势展现了元宵佳节美丽中国的喜庆氛围。

  在这方舞台,传统文化之美从未缺席。兔年春晚上,从取意中国古典文学词牌名“满庭芳”的整体舞美设计,到南音四大名谱之一《百鸟归巢》的全新绽放,再到少林寺观音殿内《武僧演武图》壁画的舞台版惊艳“复活”,一系列赓续传统之美的节目美出了新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元宵佳节,深植于中华文化的创新节目再次绽放。由众多演奏家创新打造的新国乐曲目《百凤朝阳》,奏出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赢得观众“太好看,太燃”的赞叹;全新演绎的《新花好月圆夜》,将河北竹板书和苏州评弹两种传统曲艺形式融合创作,在《花好月圆》的旋律中,一场南北曲艺对话徐徐而行,圆满和美的寓意荡满荧屏内外。

  央视舞台之外,在当晚各地方卫视的元宵晚会中,传统文化之美处处开花。

  近年来以展现浓郁国风之美频频出圈的河南卫视于元宵佳节再出“妙招”,《国风浩荡2023元宵奇妙游》延续了“中国节日奇妙游”网剧+网综的架构形式,通过一场“国风浩荡”的奇妙之旅,解锁“元宵节日”的古今空间。

  其中,舞蹈《中国神话·女娲补天》诠释“女娲抟土造人与补天传说”;原创歌曲《灯火阑珊》以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为依托,结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解读,以唯美画面展现宋的风雅;舞蹈《瑞鹤归》以米芾的《云起楼图》为引,巧妙串联中华美景;戏曲《梅花香自苦寒来》则通过剧情+特效、融合摇滚戏曲配乐等创新形式,带来一场对传统戏曲的全新表达。

  《2023江苏卫视元宵晚会》通过“非遗打卡团”,展开一场探寻传统文化之美的旅程。苏绣民间工艺家与宋锦织造技艺守艺人将传统工艺巧妙融合,联手打造创意联名香囊惊艳全场;非遗推荐人将贝雕和“新袁柳编”等非遗技艺带至荧屏,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下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山东卫视上演的以“灯彩迎春中国潮”为主题的元宵晚会上,青年歌手和诗词少年以流行歌曲重新演绎《琵琶行》《夜雨寄北》《春江花月夜》等诗词,国乐大师的琵琶演奏贯穿始终;街舞舞者以创意编排重新演绎《哪吒闹海》,通过酷炫的视觉语言传达出当代青年的守望与坚持。

  癸卯兔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此间荧屏之上华彩纷纷,尽管多台文艺晚会的主题与演员阵容各有不同,但传统文化的“C位”无不突出且牢固,其变幻多姿之美不仅赢得了观众,更唤起传统与现代的共鸣,延续了这一月圆之夜所承载的传统主题。(完)

【编辑:王禹】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