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麦家为啥说“不要太在乎诺贝尔文学奖?”

分享到:

文化观察:麦家为啥说“不要太在乎诺贝尔文学奖?”

2023年03月15日 1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文化观察:麦家为啥说“不要太在乎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 柴利增 摄

  中新网杭州3月15日电 题:文化观察:麦家为啥说“不要太在乎诺贝尔文学奖?”

  记者 童笑雨

  最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认为,中国文学不要太在乎诺贝尔文学奖。

  他认为,对作家而言,写作不是为了得奖。大众可以追捧,但创作者不能以此为目标。内心装着读者,回应民众的关心、关切和关注,不断挖掘真情实感,并用恰当的语句把它表达出来,才是作家的担当。

  应该说,麦家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文化产品创作的初心。

  但是,为了评奖而创作,并不罕见。

  比如戏剧,一些文化单位往往把精力都放在冲奖上,获奖之后,公演几场,就放在“仓库”里了,群众“只闻其名,不见其貌”,被人戏称为“几年做一部,一部养几年”。也有一些专家评委反映,走心的好作品不多,只能矮子里面找将军,导致一些奖项含金量在下降。

  但记者也注意到,近年来,文艺作品爆款迭出成为一大现象。主旋律电视剧《狂飙》《县委大院》更是凭实力圈粉,收获好评如潮。

  麦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也是一种导向: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需要反映真实生活并给人以启迪的作品。观众不会排斥主旋律,排斥的是那些不接地气、粗糙、不严谨的作品。

  当下需要的文艺作品,也并非只是被搬上奖坛的。

  前段时间舞蹈《碇步桥》和影视剧《梦华录》霸屏,两者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是因为其将传统文化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充分展现。

  麦家认为,主旋律作品不是一堂政治课或者地理课,而是一个文艺现场,它要做到寓教于乐,将理念潜移默化传播给观众,这才是最高明的教育。文艺就是要与民同乐,不能自娱自乐。

  在记者看来,我们需要的文艺作品,不仅仅是获奖作品,更是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不获奖也难。(完)

【编辑:刘欢】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