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诺贝尔奖为何成为中国人的梦魇

2008年10月17日 08: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发表评论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陆续颁发,中国公民榜上无名。一些好事的新闻记者,把某个国外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成是钱学森的亲属,结果被人家抢白一顿。更有一些中国文人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认为中国人不能过分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这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科学评价活动。

  尽管学术界极力淡化诺贝尔奖的科学意义,但每到诺贝尔奖颁奖之际,中国人还是忍不住讨论一番。在一个热衷于评选各类奖项的等级社会,怎么能够对这样一个百年大奖无动于衷呢?

  但是,中国人缺乏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机制。仅在科研项目资助方面,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奇怪的事情。翻看每年社会科学资助的课题,人们不难发现,课题组负责人大都具有行政头衔。在一个单位如果设立科研项目,那么,行政负责人肯定是课题组负责人。正因为如此,许多年轻人不安心做学问,而是急于获得一官半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申请课题的资格。好容易制造一篇论文,在发表的时候不是看作者对文章的贡献,而是看级别的高低,凡是行政级别高的课题组成员,排名靠前;凡是没有行政级别的课题组成员,则必须殿后。如果发表刊物限制作者的人数,那么,真正为课题作出贡献的人,很可能无出头之日。在职称评定、科研奖励评价的过程中,不是考察文章所提出的结论是否具有实际意义,而是考察发表刊物的级别,凡是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不论是否具有创新性,都可以获得高度重视,成为职称评定、科研奖励的主要参考依据;凡是发表在科研单位不重视刊物上的文章,那么,尽管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也不能作为职称评定、科研奖励的参考依据。现在国家核心刊物数量很少,奇货可居,所以,一些刊物的编辑便利用手中刊物为自己创造财富。围绕着科研活动,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条,在这个产业链条中,凡是担任行政职务的科研人员,都能从中分得一杯羹。所以,中国学者的基本路线就是“学而优则仕”,把科学研究作为晋升领导职务的阶梯,通过获得更高的领导职务,从而获得更高的“科研成就”。

  现在一些大专院校加大科研资助的力度,事业经费的20%到30%用于资助科学研究。然而,这样做非但没有养成科学研究的风气,反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腐败现象。一些科研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制度,将科研经费分配给各个学院,而各个学院则自设课题,学院负责人将科研经费瓜分完毕。由于科研评价采用的是行政评审制度,所以,不管最终科研成果如何,都能顺利地获准通过,大把的科研经费变成了少数领导出国游览、迎来送往,拉关系走后门的费用。所以,现在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在国内从事科研活动,因为这样做非但不能给自己带来荣耀,反而会一次次受到侮辱——他们的科研成果往往被领导干部据为己有。

  笔者认为,中国应该尽快取消各种科研奖励制度,教育部和科技部应该改变各种分类资助的制度,通过普遍提高科技人员的生活水平,让更多的科技人员安心从事科学研究,在自由宽松的氛围里,取得真正的科研成果。

  (乔新生)

编辑:张中江】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