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大型纪录片在南京首映

2008年12月03日 2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网南京十二月三日电(朱晓颖 刘文涛)一段声势浩大的中国国宝、文化学者、科研机构、高等学府历史性“大迁徙”在《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中展现,该大型文献纪录片今日在南京博物院首映。

  纪录片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当时南京博物院的前身——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女子大学、北大文科研究所等十多所著名科研所及学府、一万余名学者师生同迁至四川宜宾东郊偏僻小镇——李庄。一时间,和重庆、成都、昆明一起,这个在地图上都未有标注的不毛之地瞬变为抗战时期四大文化中心之一。

  四川宜宾电视台编导阎冰告诉记者,该剧讲述中央博物院“十年西迁”的历程:一九三三年蔡元培倡建中央博物院,抗战爆发后,中央博物院于一九三七年底迁离南京,三十多万件文物兵分三路,分别运往四川乐山安谷乡、峨眉山大佛寺和重庆巴县飞仙岩,临时存放。“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负责此次迁徙文物保护工作。一九四六年,中央博物院文物迁回南京。十年间,三十余万件文物毫发未损,创造了人类文化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阎冰说,为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摄制组跋涉万里、走遍大半个中国。拍摄中阻碍重重:寻至峨眉山大佛寺时,原物早已毁损,旧址仅存大树;从四川木理县城通往木理大寺途中,山路崎岖,一百公里车程缓行八小时才抵达。此中艰苦自不言而喻。

  “中央博物院近三十名专家迁往李庄后,在抗战时期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潮,展开了抗战时期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考古彭山考古,这些都展现战争年代中国文化学者的学术态度、民族气节”,阎冰希望,该片能将此种精神铭刻于世、为后人继往传承。完

编辑:唐伟杰】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