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把书做成难啃的“坚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不能再把书做成难啃的“坚果”
2009年03月05日 11:40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读者的阅读从“啃”变成“品”

  不能再把书做成难啃的“坚果”

  昔日辉煌的上海出版业如今受到各地同行的有力挑战,引起了上海出版人的焦虑。加上全球金融危机,更是为上海出版业发展前景笼罩了一层迷雾。上海出版业的生存与发展,成了盘桓在上海出版人心中的一个焦点话题。昨天,新老出版人在一起进行焦点对话,在思想产生“碰撞”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交流和沟通。

  换一种心态看上海出版

  《辞海》常务副主编、资深出版人巢峰认为,上海出版业现在所处位置是恰如其分的。他列举了一组数字:从图书品种看,1984年全国出书4万余种,上海是6316种,占全国的15.76%;2006年全国23万余种,上海是1.8万余种,占全国的7.77%。全国的品种上升似乎太快,上海从品种来说比全国要健康。从印数来说,上海1984年出了5.3亿册,占全国的8.48%。到了2006年是2.5亿册,占全国的3.7%。上海人口占全国百分之一点几,这个发行比例应该说很不错。大家认为上海出版界就应该是龙头老大,老大不成,做老二,从来没想过做老三的,更没有想到排到第四位后面,这是传统观念。我们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实事求是看问题。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认为,与电视等媒介相比,图书不再是“天之骄子”,没有垄断的优势。好比一个百货大楼,图书只是其中一个摊位。出版界从业人员调整好心态才能“海阔天空”。

  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博弈

  当下,新媒体尤其是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张宏认为,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正进行着一场博弈。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除了对内容的需求外,对表现内容的形式也要有所变化。出版业也只有顺应这个变化,从单纯的图书研发、出版向多媒体乃至全媒体进军。

  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认为,目前传统出版业陷入增长的极限,找不到新的突破口。面对数字化的趋势,传统出版社要考虑自身生存的价值是什么?上海有资源,这是我们的强项。在数字化浪潮下,出版社要提升加工的附加值,要抓编辑质量、加工能力和自主资源生产能力。利用好上海出版业的资源优势,在主业上集中精力抢占制高点,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不利的环境中保持生存并得到发展。

  培养人才打造品牌是出路

  原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李国章认为,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上海的出版社如果都能发挥专业优势,形成独一无二的资源和品牌,就有助于为出版社在全国出版业中争得一席之地。要形成优势,人才是关键。古籍出版社曾经招了很多博士硕士,但后来一个个都跑了。还有,现在编辑忙于应付经济指标,哪里还会静下心来一本书一本书磨?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创造品牌,是要下功夫研究的。郝铭鉴认为,我们要重新研究读者,当读者的阅读口味从原来的“啃”变成“品”时,我们不能再把书做得像“坚果”。书怎么做,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因素。

  (记者 姜小玲)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