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殷红:方方的生活“风景”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胡殷红:方方的生活“风景”
2009年03月09日 16:04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严歌苓编剧的电影《梅兰芳》正在轰轰烈烈热映,方方的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同时静悄悄出版。两位女作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把真实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与虚构的汉剧名角水上灯,搅于“死水”而荡出了“微澜”。

  20多年前,我认识了方方。那时她的小说《风景》刚刚出版,我觉得那是当年文坛最好的作品,她笔下近乎残酷的“风景”,让我找到了和自己相似的生活类型,感动之深,记忆至今。也就是从那部作品起,方方被誉为中国“新写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据我所知,方方早年的作品“不太受人待见”,她不可能大红大紫,但随着《祖父在父亲心中》、《白雾》、《桃花灿烂》、《落日》等部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文化随笔《汉口的沧桑往事》等多作品的出现,方方挺立文坛20多年。

  年前,我到书店去找《水在时间之下》,醒目的玫红色封面很诱人,就是贵了一点,35元/本。心想,“相望于江湖”20年,这钱得从她兜里掏。正好有机会到湖北,手心朝上理所当然。那天是省里作家大聚会,几个活动一起举办。方方假装正经地念了几页纸的稿子,下来后,为了避免“组织安排”,我俩跟地下工作者接头似地小声约了饭后喝茶,她反复强调:私人聚会,谁都不叫。一转眼工夫这人没了。

  方方是自己开车来的,好像是穿了件皮衣,她从车里钻出来时滑光铮亮的。方方那张小虎牙一龇的笑脸和皮开肉绽、鼻青脸肿的“坐骑”同时呈现在我眼前。她忙解释这是“顾此”而“失彼”的结果,原想一个晚上把连“接见”我三件事一起办了,不想,到第二个“局”,车停在那里,平白地就被别人撞了。她嘿嘿笑说,看什么看,这车不是公家的,从车灯、车门到车轮子,都是汉字码出来的,保险也是自己上的。

  我知道,湖北省作协是正厅级,但她这个主席不是公务员。方方还是嘿嘿一笑说:我当省作协主席后,工资、待遇没多出一分钱。她跟同事逗着玩常说:我是贴钱给你们当主席啊!也是,她虽然有了“豪华”的办公室,但她不可能改掉午饭前才起床的习惯,大多数工作是在家里处理,电话费当然全部自理。我说,从年轻时我就觉得你“孤芳自赏”,应了我的话了吧?这样的主席,估计全国也就你一个。方方说,你不用嘲笑我,我从80年代就靠自己的工资和版税生活,没有一分钱来路不正,我很坦然,花钱也花得很愉快。没有钱买房买车的时候,我就豁出一段时间写剧本,去赚电视剧的钱。一旦我把这些钱赚到手,依然写我的小说。

  方方的性格硬朗,特别自信。在我们这帮同龄人都不“画皮”出不了门的时候,她仍然坚持不化妆,不戴金银首饰,但这并不说明她不时尚,她追求把“科学”引进到生活中,凡有关日常生活使用的新玩意都想尝试。她家堆了不少看上去时尚,但并没给她带来便捷的“伪科学”用品。就说她花几千块钱买的那个电子扫描笔,如今也就一摆设而已。

  同学、朋友聚会是方方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她的稿酬收入令人眼红,大家总要求“吃大户”。有一次聚会,方方生病没能去,聚会照常,但带信给她:你不来没关系,请把餐费交出来。

  女作家林白就经常到她家蹭饭。为了解馋方便,林白每次吃饭时都把方方的厨艺吹捧到天上,以便下回继续来吃。这个小伎俩方方一目了然,但她还是很乐意听到这样的吹捧,就像朋友一一列数她的作品一样,她很享受这种赞美。她们聊文学,聊读过的书,还会骂骂彼此都不喜欢的人,嘲笑一些不会读小说却自以为是的人物。好玩,一对儿“不靠谱”。

  方方从来不拿自己当个官,自由散漫、直来直去,到现在还没习惯开会,开会也不习惯“讲话”,常常是口无遮拦说得全场笑翻。

  很多爱好文学的朋友问我是否认得方方,大都误把她当成男作家。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出版后,评论界把她定义为知识分子写作。我说她这知识分子与她父辈而言是个“异数”,伶牙俐齿,个性实足。方方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她从小娇生惯养,虽然当过三四年装卸工,但身上残存的“骄娇二气”还会时常露点小峥嵘。

  方方不否认她个人和她的作品都有些“尖锐”。但凡让她说话,她永远为别人声嘶力竭抱打不平。她的作品也大都表现了人活着的一种残酷。而方方的珍贵也就在于她能理解他人生活的残酷,方方作品的魅力也就在于她能写出他人内心的痛苦。

  方方当主席提出了三件事,其实是任何一个当了作协主席的人都应该去做的事。其中一件就是要对女性作者给予帮助。有一天,方方前后收到两个女作者的邮件,两个女性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出书的艰难和男编辑的非分要求,这两个女作者都选择了放弃出书。连续收到的两封邮件让方方惊讶。她决定成立一个女性读书会。如今,方方除了读书、写作、做饭之外,就忙着为这些作家做点实事。

  在我认识的女作家中,很多都当了作协主席、副主席。事实证明,女人做事牢靠。女人热情负责。轮到自己头上的事,一定会做得一丝不苟。这是长期以来的经验。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