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我们已经不咳嗽了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论:我们已经不咳嗽了
2009年03月11日 14:09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燕山白话

  我们已经不咳嗽了

  白宙伟

  外交部副部长武大林近日为过去曾认为是中国人的一些“陋习”、国民出国“不佳”形象“平反昭雪”:例如喜欢聚众、喜欢大声说话。“你看,在机场里、餐厅里,大家聚一块说话的都是中国人,可这就是一种习惯”,“这些是文化差异,外国人有他们的礼节习惯,我们也有我们的礼节习惯,并不能说谁对谁错,也不能单靠一方的努力,而是需要双方共同沟通,互相理解”。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在人们心中是一个相当高级别的外交官了,特别是在外交礼节上,绝对权威,说对就是对,说错就是错,照他说的做就不会让老外再挑咱们“目中无人”的礼儿。

  差异存之,难言是非。以西方人的文化背景,认为嘀嘀咕咕、咬耳嚼舌是贵族式的得体举止,其实,他们“不得体”的习惯也多。试举一例:当众大擤特擤其鼻涕。对外国人擤鼻涕的动静很多国人都有心得:气运管腔,颤于鼻窦,翕乎鼻翼,声如闷雷响鼾,不出此声不足以证实鼻孔双全。问题在于,擤鼻擦涕的谁也难免,中国人一般就悄悄解决了,外国人是“人前疯”,越是人多,越是擤得山响。生理问题和文明举止本不便放一块儿说,但是外国人对“擤响”肯定有一种独特的群体下意识文化背景所使,才使得大家都那么肆无忌惮,毫无避意。一个小动作,不是多少也有些目中无人的意味。所以,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我言我的欢语,你擤你的“山响”,在各自文化背景下自得其适,如此而已。

  话说回来,世界的文化是多元多样的,虽不能完全同化,却可以共同沟通、互相理解,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比如,中国观众越来越多地理解、遵守西方人听交响乐在四个乐章之间不鼓掌的习惯,现在不该有的掌声,真的没有了。

  但是,在现实中,咱们一些观众听交响乐似乎添了个毛病:咳嗽。好像每个乐章都让许多人受到多大憋屈,乐欲静而咳不止,你说这些观众有痰吧,听声音不像,其实在那儿干嗽呢;你说他没痰吧,几十人、上百人一起喉勒喉、喉勒喉,以至于有几次观众都不好意思大家自我哂笑起来。西方交响乐乐章之间的空隙,是有讲究的,让乐队指挥和观众稍加调整、给观众留一点点回味乐章的余韵的时间,可惜尽在喉勒中。

  我理解,武副部长说的“双方共同沟通,互相理解”,是一种体谅包容和尊重遵守的对等关系。中国人在机场里、餐厅里聚一块说话,是我们的礼节习惯,我们希望外国人理解与体谅;而在音乐厅,听源自西方文化的交响乐要保持安静,的确是西方贵族的优秀传统,人家也希望中国人的理解与遵守。希望下一场音乐会,中国的观众应当以贵族般得体举止告诉台上的乐队:我们已经不咳嗽了。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