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全民媚俗与“小沈阳”蹿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论:全民媚俗与“小沈阳”蹿红
2009年03月23日 13:45 来源:《人民论坛》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2009年3月20日,小沈阳现场演出会“小沈阳之夜”在济南山东省体育馆举行。小沈阳和他的亲密搭档——妻子沈春阳为观众奉献一台精彩的演出。 中新社发 王锋锋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快餐文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的存在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民众素养都将息息相关

  陈大柔

  曾几何时,占据着中国文化主流地位的高雅文化日渐衰微,以诗人、戏剧家、歌唱家桂冠为荣的艺术家退避三舍,而“地摊文学”、网络文化等快餐文化则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遍中国。

  毋庸置疑,正如任何新事物都有其合理性和先进性一样,快餐文化在形成之初,亦有其合理性甚至变革性的功能,它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而导致高节奏、紧张感的中国百姓带来了一种崭新的文艺样式。譬如以赵本山春晚小品为代表的快餐文化,就曾十几年让国人在劳碌了一年后全家老小在一起开怀大笑,共度良宵。因此,快餐文化的合理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然而,谁都不曾料想,快餐文化竟将传统的高雅文化全然取而代之,并从初始的雅俗共赏、通俗化,进而低俗化,发展到今天的媚俗。并且,这种媚俗文化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全民的审美趣味,渐渐地形成了一种病态的审美倾向,并最终导致了全民媚俗。其标志性事件就是今年春晚“小沈阳”的一夜蹿红,身价百倍。可以说,单就“小沈阳”上央视春晚而博取全中国老百姓眼球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中国已步入一个全民媚俗的境地了。

  稍加思考,以“小沈阳”蹿红为标志性事件的全民媚俗,其实有着广泛的现实社会基础的,它同时也折射出了当今中国人的两大心态,即在竞争激烈、危机四伏、节奏太快的今天,人们处于非常紧张、非常无聊的心理状态。“非常紧张”显示了心理焦虑,“非常无聊”显示了心理空虚;前者让人难以承受生命之重,后者让人难以承受生命之轻。于是,快餐文化应运而生且红得发紫;于是,快餐文化快速蔓延发展最终导致了全民媚俗。

  人们在想着“小沈阳”能“火”多久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快餐文化在中国还能主导多久,高雅文化就此一蹶不振了吗?历史经验证明:物极必反!快餐文化引起了全民媚俗,而全民媚俗则必然加速快餐文化的俗不可耐。要让处于“非常紧张”和“非常无聊”的中国人笑起来已是越来越难了,快餐文化要想达此目的也是越来越黔驴技穷。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快餐文化即将走到尽头,而高雅艺术即将复兴。

  当然,我们说快餐文化随着全民媚俗时期的到来即将走到尽头,并不等于说快餐文化将会一夜之间消失,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的存在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民众素养都将息息相关。而我们说高雅文化即将复兴,恐怕也要等待相应的一段历史时间,与快餐文化取代高雅文化成为主流相比,高雅文化要取代快餐文化成为主流要困难得多,决非靠一人之能、毕一役之功,很可能要经历非常痛苦的文化变革。

  中国文化变革不外三种途径:一是如夺取政权成立新中国后,进行彻底的文化变革;二是“文化大革命”式的文化变革;三是通过文化渐变使一种文化替代另一种文化,即让文化变革软着陆。我们相信,无论是中国的管理高层、文化精英层,还是大众百姓,终有一天会意识到“全民媚俗”后果很严重,会有足够的智慧和手段,让文化变革实现软着陆,让高雅文化正常发挥它应有的教化和引导功能。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 人民论坛 》(2009年第6期)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