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出书为左宗棠正名:韩寒的祖师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学者出书为左宗棠正名:韩寒的祖师爷?
2009年04月08日 17:22 来源:长江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学者王纪卿出传记为左宗棠正名

  “收疆造舰,左宗棠是前辈”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一度兴起“左宗棠热”,迈入新世纪,以他为主人公的数部小说,几乎同时问世。时至今日,对左宗棠的功过争论从未停止。近日,一本用通俗笔法写出的纪实文学传记《清末有个左宗棠》出版,作者王纪卿想为左宗棠正名。 

  王纪卿,湖南人,潜心研究湘军及湖湘文化二十余年,著作多部。在他的新书《清末有个左宗棠》里,他说:“该用什么字眼形容这个男人呢?头角峥嵘的神童?韩寒的祖师爷?穷酸的倒插门女婿?风光的师爷或者落魄的通缉犯?个性张扬的湘军大帅?官至极品高位,似乎什么都是又都不是,但每个名词却都曾是他生命的某一段时期的写照。左宗棠三个字,就是一段传奇。” 

  ◇评价 

  至少是个好官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湘军为清朝统治者服务,南北征战也是为维护社会安定。 

  长江商报:你不少作品都有关清末湘军,这次又写《清末有个左宗棠》,为何如此青睐湘军历史,且用大工夫为左宗棠著书立说? 

  王纪卿:其实湘军在近代史上作用巨大。甲午中日战争,是湘军的最后一仗,为保国家,全军覆没。但由于左宗棠和他的湘军,镇压了人民起义,这使湘军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被人们客观认识。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多位国家领导人对左宗棠有了很高的评价,才稍微改变这样的状况。现在有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但是这种看法不占主流。以左宗棠、曾国藩为主人公的电视剧拍出来了,至今却还不能发行,这就说明,矛盾依然存在。 

  正面写湘军,我是有意为之。我没有刻意与主流言论对峙,主要是绕道而行。我的心愿是,先用通俗笔法把基本历史事实弄清楚,普及一下,功过是非暂且不论。 

  长江商报:《清末有个左宗棠》中,你对他有怎样的新认识? 

  王纪卿:身为一介穷书生,左宗棠处在外国列强欺压中国的时代,很想奋起,当一名军师,为国家效力。他靠着军功,被朝廷重用,致力于富国强兵、抵御侵略,最后建大功于新疆。他钻研实用科学,有很多先见之明,又是一个执行能力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吏治的角度而言,左宗棠直率,不玩权术,也不在乎潜规则。所以他其实很难见容于中国的官场。但他真的是个好官。 

  ◇比较 

  比曾国藩可爱 

  “任何圣人都有七情六欲,只是压抑得厉害而已。” 

  长江商报:人们习惯把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放在一起谈论,你如何评价这三位? 

  王纪卿:这三位都搞洋务。曾国藩、李鸿章对列强表现得比较软弱,而左宗棠是对外强硬派。从富国强兵的角度看,左宗棠是清末第一人,李鸿章和曾国藩搞洋务,但他们都怕得罪洋人,比如曾国藩弄的那个天津教案,指导思想就是不能惹怒洋人,他们主张“师夷之长技”,但是没打算用来“制夷”。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贝尔斯写过一本《左宗棠:旧中国的军人和政治家》,在许多外国人眼里,他是极有排外倾向的。左宗棠一生忠实执行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原则,从他的生平和书信来看,出山打太平军,是别人请出来的,但是打外国侵略者,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请战,还有造枪炮,造军舰,都是如此。 

  长江商报:你为什么不写曾国藩呢?他太不可爱? 

  王纪卿:我不喜欢曾国藩的性格。有人说他是圣人,我不这样看,任何圣人都有七情六欲,只是压抑得厉害而已,压抑自己,装给别人看。左宗棠是性情中人,在他那个时代没有媒体帮他炒作,只有高官的知遇和朋友的推荐,像胡林翼、郭嵩焘等有识之士,愿意全心支持他,也可见左宗棠的人格魅力。 

  ◇语境 

  现代语境好理解 

  清末的语境,已经过时了,开口官军闭口贼,皇帝和臣子的口吻,不适合。 

  长江商报:有读者表示,你的这部书写得很现代,你认为呢? 

  王纪卿:联系现在,为什么要严打?为什么要强调社会和谐?为什么要开发大西北、大搞环保、禁止毒品、反腐倡廉、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些,都能从左的人生轨迹中看到:南北征战,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定;收复新疆,有助于维护民族团结;制造军舰,有助于提高民族自信。我们发现,很多古代的事情,如果不放到当代的语境下来陈述,读者颇难看懂,要用许多注释,如此就会削弱可读性。另外,语境总是随时代改变。过去写左宗棠,会放到阶级斗争的语境里。而用现代的语境,比较心平气和,也比较容易理解。例如官职,清代的官职,恐怕连一般的老年人也无法了解透彻,更不指望年轻人能有个清晰的概念,这就得跟现代官职作个比较,更有助于传播清晰的概念。 

  记者 徐长云 实习生 吴泽华 采写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