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协:大力保护地震灾区的民间文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四川省民协:大力保护地震灾区的民间文化
2009年05月12日 15:09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汶川大地震使扎根在地震重灾区地域的羌族文化遭受了重创。由于羌族没有文字,羌族语言、文化均靠年长者口授身传来传承,地震导致大量通晓羌族文化和熟知羌族技艺的传人遇难,这很可能就意味着很多重要的文化因此后继无人,羌族文化面临灭绝威胁。这不仅是对羌族文化,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打击,是对民族生命的打击。针对羌族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境,抢救羌族文化成为文化界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而对于四川文艺界,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更是文化重建中的重要方面。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民协秘书长孟燕。

  孟燕介绍道,地震后,中国民协等单位迅速展开了《羌族文化学生读本》的编写工作,四川省民协积极配合这项工作,组织四川省羌族文化研究专家参与了《羌族文化学生读本》的审读工作。《羌族文化学生读本》出版后,中国民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捐赠仪式。而在四川,四川省文联和四川省民协联合四川省教育厅也举行了捐赠仪式,通过教育系统把《羌族文化学生读本》直接送到了阿坝、绵阳地区。由于书籍浅显易懂,使得羌族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很大的兴趣。

  为了真实准确地记录羌族文化在地震之后的情况,在四川省文联的领导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四川省摄影家协会联合组建了一支由羌族文化研究家、摄影家、民俗专家等组成的《羌·悲壮的辉煌》摄制组。孟燕介绍说,2008年9月20日,《羌·悲壮的辉煌》摄制组在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杨茂成的带领下,穿越震中汶川,奔赴在各个羌寨之间,进行实地调研,记录、整理羌族文化遗产,全力寻找通晓羌族文化的传承人,为延续和强化羌族文脉而努力。

  四川省民协还积极支持西南民族大学的志愿者展开震后羌族文化调查工作。孟燕说,在2008年7月到8月之间,在四川省民协的支持下,由西南民族大学学生和老师组成的志愿者先后到汶川、茂县、理县等羌族文化受到重创的地域进行调查,推出了《濒危羌文化》的调查报告。这个报告40万字,200多幅图片,涉及到羌族歌曲、村寨、文化传承人等内容。报告还针对每一个村寨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重建的意见。《濒危羌文化》将作为四川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抢救保护工程暨保护羌族文化工作基地的成果,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羌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成果展览”。此外,四川省民协还协助中国民协编辑了《羌族口头文化遗产集成》和《中国服饰文化集成·羌族卷》。为了编辑《羌族口头文化遗产集成》,四川省民协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羌族口头文化的资料。在收集资料时发现了一本关于羌族口头文化的手抄本,其中有关于茂县、汶川等羌族地区的很详细的内容,有很多端公的唱词,这本手抄本大大丰富了《羌族口头文化遗产集成》的内容。而为了编辑好《中国服饰文化集成·羌族卷》,四川省民协组织专家到羌族地区对羌族的服饰进行了田野调查,收集了丰富的材料。

  四川不仅是羌族文化的集中地域,还拥有我国著名的年画产地绵竹。绵竹是地震的重灾区。在汶川大地震中,绵竹年画遭受了重创。孟燕说,这个情况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民间艺术界的高度关注,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带领专家们深入到绵竹灾区对年画的受损失情况进行调查,这一切推动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绵竹卷》的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绵竹卷》的编撰工作启动于四五年前,地震之后,各方面对编撰工作更加重视,因此,四川省民协在中国民协的指导下,加快了编撰工作的速度。今年1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绵竹卷》正式出版,并把书籍送到了绵竹。这是目前收集最全、体例最科学、影响最大的一本关于绵竹年画的书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绵竹卷》的出版对于震后绵竹的文化建设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成果。

  作者:冉茂金 余 宁 邓 风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