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高立希: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太狭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汉学家高立希: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太狭隘
2009年05月12日 16:51 来源:现代快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德作家南京面对面,德国汉学家高立希大批同行顾彬

  “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太狭隘!

  古时中国文人喜“清谈”,自由,随性,其本质离不开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昨日,德国作家马塞尔·拜尔,于尔克·马格瑙和汉学家高立希在古城南京与毕飞宇、黄蓓佳、鲁敏、苏童、叶兆言等5位知名作家就回归传统“清谈”了一把。相对于上次德国汉学家顾彬来宁炮轰中国当代文学,众作家气愤而又尴尬的场面,昨天的“清淡”气氛和谐多了。其间,德国汉学家高立希更是替中国当代文学打抱不平:“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论点太过狭隘!”

  对王朔余华印象深刻

  高立希是德国著名的汉学家,在圈中的声望不亚于顾彬,曾与顾彬一起获得过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他也是德国目前翻译中国当代文学最多的一位汉学家,翻译了包括余华、王蒙、王朔、阎连科等作家的数十部小说。

  对于印象最深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家,高立希并没有恭维在场的南京作家,而是直言不讳地表示:“印象最深的是王朔与余华!”接着高立希告诉记者:“我看了中国当代作家很多作品,王朔是唯一一个让我看得哈哈大笑的,特别是他的《顽主》,后来我又向出版社力荐《顽主》,我自己翻译。这本书在德国顺利上市,只不过翻译成德文的《顽主》‘笑果’不佳,可能是我翻译不了王朔语言的那种特定的幽默吧!比起王朔,余华的《活着》是我第一次看得痛哭的中国小说,那本书让我对余华印象很深,后来我还翻译了他的《许三观卖血记》,刚刚翻译完的《兄弟》也将于8月在德国上市。”说及南京的苏童与毕飞宇,高立希笑说:“他们都是优秀的作家,毕飞宇的《青衣》我非常喜欢,同样苏童的《妻妾成群》我也很喜欢,相对来说,他的《碧奴》虽然在德国上市了,但我不是很喜欢。”此时坐在身边的苏童立刻笑说:“你应该看看我最新的《河流》,那是我目前最满意的作品!”

  不同意顾彬的言论

  高立希与顾彬都是德国著名的汉学家,但显然顾彬更让人记忆深刻。曾抛出“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的顾彬前不久在南京炮轰中国当代作家都不会写人,大腕作家莫言、苏童、余华都是“垃圾”作家。对此,高立希坦言:“顾彬的言论太过狭隘了,不能断然去否定一个时期的所有作家,他完全没有具体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的情况。如果按照顾彬这样的说法,那德国的文学也是垃圾了。所有国家的文学作品都有好中坏之分,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过,高立希也比较赞成顾彬的一个说法,就是中国当代作家对于人性的描写现在越来越少:“现在我看的大部分中国当代作家的小说,对于人性的描写是很少了,相反故事很好。其实文学也有美学的功能,希望中国的作家能重视这块。在中国这么多作家里,张爱玲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就是因为她关于人性的描写非常透彻,而现在很多中国作家很难做到,当然,故事讲得好,读者会比较喜欢。”

  中国作品在德国难畅销

  虽然高立希对中国当代文学抱以很高的期望,但他还是直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德国畅销还不是很容易,其中也有很多因素。高立希告诉记者:“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是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德国销量最好的,据传印刷了10万册,堪比德国一流的畅销书作家的作品了。不过,如今的中国当代作家的小说,在德国的销量最多也只有1万册,基本都是在5000册,其中很大原因是德国人理解不了中国小说中那么多的人物,比如《许三观卖血记》,除了许三观,他老婆,还有三个儿子,这些人名本来就很难翻译,加上众多人物的出场,德国人就看不明白人物关系了,所以我在出版这本书的同时,还做了一个人物关系表,方便读者看懂。《红楼梦》就更不用说了,德国人压根记不住谁是谁。还有就是中文小说的篇幅过长,我们一般不愿意翻译长篇,因为中文翻译成德文后,字数一下子就多了近1/3,我们更愿意翻译中篇,这样读者看得不会觉得累。所以篇幅过长也是影响中国作品在德国畅销的一大原因。”

  快报记者 李谷 摄影 唐伟超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