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我不大相信,李文华一走人间从此无相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肖复兴:我不大相信,李文华一走人间从此无相声
2009年05月19日 09:51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相声的种子还是在的

  杨禹的《李文华带走了相声界最后的库存》(新京报5月14日),写得尖锐而幽默,很多观点我非常赞同,特别说李文华因病得福,没有随着这些年相声的坠落而坠落,不必为相声的没落而担责,对李文华去世,既有怀念,又有感叹和不尽的言外之意。

  文章说:如今乱象之中,“只剩下了相声的侄子———小品,相声的外甥———段子,相声的外甥媳妇———帖子”,非常风趣且一针见血。但是,说到“李文华带走了相声界最后的库存,人间从此无相声”,即便以后能够或将迎来莫名其妙的复兴,也只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已。这样说,虽是调侃,还是觉得有些过了。

  对于目前相声界的现象,我同杨禹同样感慨,甚至和杨禹有着相同的悲观。不过,我并不如他这般绝望,我是不大相信,李文华一走,人间从此无相声,会一下子这样严重得无法收拾旧山河。

  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有各自潮起潮落的客观规律,如今的相声,颇似如今文坛上的报告文学。近三十年来,报告文学和相声一样,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其发韧并鼎盛期,基本和相声处于同一时期。和相声出现过《如此照相》等优秀作品一样,也出现过《人妖之间》等一大批震聋发聩之作,一时间洛阳纸贵。只是近些年来,官方式样或广告式样或应景式样的报告文学,充斥文坛,愿意如风追马、蝶恋花一般追逐时令:或者愿意莺歌燕舞去邀宠媚上,功利性浓重;或者公然附庸谄媚于富贾巨商甚至不过区区小商人,只为卖肉一般卖个大价钱,商业色彩毫无遮掩的贩卖,实在有些令人背气。前者颇有些像我们的晚会相声,后者则像是时下高票价的相声商演了。

  但是,即便如此,报告文学并不是一无可观,甚至前途渺茫了。依然有优秀的作家在坚守和努力,拥有坚实传统的报告文学,不可能尽是读者敬而远之或嗤之以鼻的名利之作和垃圾之作。同样如此,拥有百年历史的相声,几代相声演员的努力,也不可能付之东流,全都败在败家子的手里,从此一蹶不振。

  当然,传统的东西,历史年头久,不一定就能够保存新的生命,但相声除了传统之外,它是和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一门草根艺术,是渗透进普通百姓尤其是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的第八件必需品。对于现实讽刺与幽默的能力,自嘲与反讽的能力,是一个民族敢于正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能力,也是调节自己平衡自己的能力。因此,相声自身与众不同的和现实的关系,注定了它成为不了标本式的一门艺术。虽然,有后起之秀小品,和新媒体时代的宠儿段子、帖子,都无法取代相声这对于中国百姓独特的艺术样式,更不可能取消相声。它的生命力是极强的,不可能让其灭种,也不可能让相声演员个个都成了“宋江”。

  因此,说李文华带走了相声界最后的库存,虽有些夸大了李文华的作用,但还是可以理解为对李文华这一相声好人的尊重。即使李文华可以带走相声的最后库存,但相声的种子还是在的。有种子就会发芽,不过需要假以时日,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种子,不仅在相声界,也在我们彼此的心中。

  □肖复兴(北京 作家)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