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重出江湖:如今武侠作品已丧“魂”落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萧逸重出江湖:如今武侠作品已丧“魂”落魄
2009年05月19日 13:27 来源:天天新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如今武侠作品已丧‘魂’落魄”

  台湾武侠作家萧逸重出江湖来沪论道

  “侠者,伟大之同情。”昨天下午,与金庸并称“南金北萧”的台湾武侠小说名家萧逸在复旦大学论侠说道,他用这句话概括出自己心中的“侠者风范”。封笔多年的他,此番不仅带着自己的《甘十九妹》等四部武侠小说精品重出江湖,更透露将创作一部结合我国“太极”功夫和美国科幻技术的影片《北极星空》剧本。

  中国剑体现中庸之道

  什么是侠?这是很多武侠小说家都希望告诉人们的一件事。而萧逸用一句“武者,尚武的精神;侠者,伟大之同情”作为概括。他认为“侠”是古代的一种精神,其内核是同情弱者。“武”只不过是帮助“侠”完成义举的一种途径而已,因此文人未必不是侠客。

  同时,他把“侠”视为“国粹”,并且是为中国独有,“我们说的‘侠’是舍身为大众的精神。”同时,他用剑做形象的比喻,区分了中国的“侠”和日本“武士道”的不同。“中国的剑其实体现了中庸之道,中正而两边对称为刃;但日本武士刀其设计出发点就是杀人利器。中国的侠是同情弱者,武士道则是忠于自己的领主。”

  武侠剧重形式轻内涵

  萧逸的很多名作曾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荧屏,如《甘十九妹》、《马鸣风萧萧》、《饮马流花河》等,但他笑言自己一部也没有看过,“因为不敢看,不看还有幻想。”

  而谈起如今的武侠影视作品,他则直批是丢掉了“侠”的灵魂。“都是各种花哨的武功,这种作品我看了浑身发麻,虽是戏说,但对刚启蒙的孩子来说,他们会认为历史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得唤回武侠的魂。”由此,他表示:“任何小说都可以艺术化,甚至是病态,但唯独武侠不可以。它的内核是为贫苦无助者呼喊,为大众谋福利,舍弃这个就不是武侠了。”

  心里曾有“甘十九妹”最佳人选

  当年,根据萧逸作品《甘十九妹》改编的电视剧中,甘十九妹意外死在自己爱人手下的情节,也引发了不少读者的猜想。而此番带着重庆出版社推出的《甘十九妹》来沪的萧逸笑言,会有这样的结果是“为钱所困”。他透露,《甘十九妹》实质是他为几家报纸写的连载小说,但到高潮部分时,因为某家重要报社突然发生变动,要求他做个“了结”。他当时要养一家五口,稿费是唯一的经济来源,无奈之下只好忍痛做了这样一个了结。

  记者了解到,曾是台湾三大电视台编剧的萧逸和林青霞相识多年,他始终认为林青霞才是他心目中“甘十九妹”的最佳人选。当年在台湾,萧逸曾游说林青霞出演甘十九妹的角色,但终因档期和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欲拍武侠科幻片

  如今定居美国的萧逸,最大的期望是将中国的武侠与美国好莱坞的科幻技术相结合。他透露,自己正与《蜘蛛侠》的制片和作者一起编写一部名为《北极星空》的影片剧本。“故事题材完全由我提供,其中的武侠功夫来源中国传统道家的‘太极’。”

  此外,萧逸认为,中国武侠电影在西方遇喝彩的之所以只有一部《卧虎藏龙》,最主要是如今的武侠片过于花哨,动不动就是违反常规的飞檐走壁,但李安不是一上来就飞檐走壁,开篇时人物都是“正常”的,是以情动人,这就让西方观众可以先接受人物,“他既然接受了你,之后的不合理就在接受范围之中了”。

  新报记者|茅中元|文|朱良城|摄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