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现古动物化石 或为古人类活动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四川阆中现古动物化石 或为古人类活动地
2009年05月19日 15:09 来源:四川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灵城岩挖出大量动物化石,快去看啊!”5月15日,记者接到市民电话后迅速赶到阆中市文城镇。在文城镇灵城岩,守护在这里的阆中市道教协会会长杨至渝向记者讲述了动物化石发现挖掘的经过。

  奇怪声响找到绝密地宫

  灵城岩位于东河之上200米的半山腰的一天然石洞,洞长50米、宽36米、高3米,可以容纳上千人。越往洞里走越黑,低处仅能躬身而入,再进则不能行。为探测洞的深度,村民把鸭子放进洞内,鸭子从东河中出来。村民还用烟熏测深度,烟便从文城后山冒了出来,证明洞通外界。

  据阆中市文物管理所考证:唐代时在此山洞前建庙,名灵城寺,香火鼎盛,现存有唐代石刻神像70余尊、石刻碑记10余座。民间传说中的张道陵、何仙姑就是在灵城岩闭关修道,渡人无数,而后得道飞天。解放后这里房屋拆毁,僧侣遣散。

  2008年,南充市、阆中市宗教管理部门把这里批准为阆中市道教文化旅游景点和道教协会固定活动场所。据介绍:自从去年地震后,灵城岩的洞深处经常发出轰隆隆的声响,在这里守护的人十分害怕。

  每次听到声响,杨至渝采取步测的方法到处听,经过反复确定,在灵城岩西部一个岩石角落处,发现一块很大的石板,足足有两吨多重。他找来农村建房用的简易起重“葫芦”,请人搭架把这块石板搬走。3月3日下午3点左右,石板终于移开了,听见里面很大的响声。用锄头往下挖了20多厘米,地下露出一条缝,一股冷气冒出,发出呼呼的响声,10多分钟后,洞口又开始往外冒蒸汽。4点半后,他们又继续向里面掏,发现里面是满满一洞水。他们找来抽水机抽水,但是水位下降后又涨起来。杨至渝等人在清理淤泥的过程中,从洞口往下挖,发现原来是一处天然地宫。

  化石成堆好多牙齿化石

  杨至渝等人清除洞中的淤泥,足足挖了2米多深好几十方泥土后,发现大量的骨头。在洞中首先出土是4组大型牙骨,有的牙骨有40多厘米长、10多厘米宽。还有腿骨、角骨和一些不知是动物粪便还是血迹的化石,就连附着在上面的小甲虫都已成为化石了,而且化石的钙化十分坚固。

  这些化石的颜色十分好看,许多牙齿部位已经像玛瑙、玉石一样光滑、透明。在这些化石上,还有许多被利器砍过的痕迹。通过挖掘,在洞中还找到两块有打磨痕迹的卵石,杨至渝初步判断这可能与古代人类活动有关,于是向阆中市文物管理所报告。

  通过文管所鉴定:认为这些都是早期动物化石。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家润认为:这些化石属于哺乳动物化石,主要包括象类、鹿类,还可能是鬣狗类和一些不明类群的化石,这些动物的化石所代表生存于几百——几十万年前。

  难解之谜 古人类活动地

  5月16日,记者将相关照片传往西北大学历史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赵斌鉴定后得出结论:从图片上可以判断这是古生物化石,从现场发掘的卵石等判断,这里应该是人类早期的活动点。同时对化石上整齐的剖面来看,一是说明与早期人类活动有关;二是在自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碎断现象。从这些化石来看,是早期大象等大型动物的,可以推断出早期阆中的自然环境和植被相当好。从这些化石上可以复原和完整勾勒出当时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了解阆中的地理地质结构很有帮助。对于动物牙齿骨头很多的现象,赵教授分析说;这是由于动物头相对来说个头小,不便于分解,不像肋骨等,便于分割,所以古代人们在食用和祭祀以后就集中扔掉,形成骨头成堆的现象。他建议阆中市认真保护发掘,并寻找早期人类活动过留下的其他灰烬之类的东西。

  目前,按照阆中市文物管理部门的要求,该处已经停止了发掘,杨至渝说一定要保护好原始现场,让科学家和文物专家来揭开这些谜团。

  “对于这一处古生物化石集中出土和打砸器的发现,对于阆中市的文物考古将会带来新的空间,一旦得到确切的证实,将会向前推移阆中古人类活动的时间和改变阆中市的考古历史!”阆中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刘富力说。(南充日报 张晓东)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